阅读历史 |

第 102 章 民间流言(2 / 2)

加入书签

他们早就麻木,不会恨也不会高兴。

说不定还觉得秦国和楚国是狗咬狗,或者觉得那都是贵人的事情,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但是一旦秦国让他们庶民日子彻底过不下去,就和他们有关了。他们会恨秦国,群起响应起义军。

如今切实地得到了来自秦王的好处,这些淳朴的庶民立刻就被收买了。

楚国贵族没给过他们钱,但是秦王给了。所以秦王是好人,楚国贵族是坏人,贵族全是活该。

众人欢天喜地地将钱藏好,希望秦王能多来两趟。

秦王政还不知道自己在楚国贵族口中被编排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残暴爱好,不过问题不大。只要庶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就不会有人再信这些。

他在宛县又迎来了一批提前送达的重要奏折需要批复,这次依旧把太子赶出去玩,不必留在父亲身边干活。

扶苏见父亲态度坚决,便接受了这份好意。

南阳郡在后世河南境内,这里自古就是中原腹心。要不是倒霉位处秦楚边境,富饶程度还能更上一层楼。

前些年秦楚不怎么打仗了,南阳郡就稍微恢复了一些。但郡内仍有穷困的地界,扶苏原想过去看看的,结果一问才知道离宛县稍远了些,怕是赶不过去。

扶苏只得作罢,只在宛县附近逛了逛。

傍晚回到郡守府时,恰好撞见有士兵押送了几个形容狼狈的人过来。看那些人的模样,以前应该是养尊处优的贵族,这些日子才潦倒落魄起来。

扶苏停住脚步问道:

“他们是何人?”

士兵回答:

“这是底下乡里才抓来的反贼,听闻他们散播了不少谣言污蔑王上。”

扶苏眼眸一凝:

“他们编造什么了?”

士兵不敢说,脸上有些为难。

扶苏便带他们先进府,找了处地方将人关押起来,叫来李斯审讯他们。

已经升任相国的李斯没想到自己巡游途中干的第一件大事是他的老本行,他这辈子是和廷尉过不去了吧?

李斯没敢耽搁,小跑着就过来了。先给太子行了个礼,然后迅速进入状态。

扶苏这会儿已经听士兵说了前因后果。

原来昨日他给庶民送的那点赏钱竟然还叫庶民记挂上了,不知是出于报恩还是单纯不忿有人抹黑愿意善待庶民的王上,他们检举了之前传播秦王黑料的贵族。

那家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寻常的小贵族。没本事建个堡垒抵

() 抗秦军,在被抄家之后就带着藏起来的一点金子跑来了南阳。

南阳在昭襄王时期就已经归秦了,这里原本的楚国贵族大多都跑回楚地重新安家。少数留下的,这么几十年下来,除却一些大贵族还坚持自称楚人,后来被秦王收拾了之外,其余小贵族大都认清现实归附大秦了。

也就一些新来的小贵族不懂事,拿着钱重新置办了一点家产。嫌弃秦人害得他们日子过得紧巴巴,表面不敢埋怨,背地里却颇有微词。

南阳太守吕齮简直要气死了。

因为这家人逃来南阳之后为了落户,表现得可是特别的乖顺。否则身为秦官的他也不敢随便给楚人办户籍和照身帖,万一这是反贼,他这个太守岂不是当到头了?

谁能想到他们在秦吏面前乖,在庶民面前是演都不演。

由于家中已经不剩多少仆从了,抹黑秦王时没法每次都叫仆人去煽风点火,偶尔干脆就是自家人亲自出动。

他们就是想着庶民一般不敢和当官的多话,听到什么消息只会和其他庶民传播。只要他们散播谣言的时候避开点秦吏,应该问题不大。

楚人还想着煽动庶民造反呢,哪怕煽动不了,能叫秦王不痛快他也高兴。

可惜南阳不是个好地方,这里被秦国掌控了几十年,好些年纪小的都不记得自己以前是楚人了。

扶苏被气笑了:

“吕太守,这些人实名制散播谣言,你莫非要告诉我你毫不知情?”

全叫仆人去散播也就罢了,他们可是亲身上阵了的。哪怕做过伪装,你治下有人抹黑王上你也不知道?那你这个太守别当了。

吕齮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他寻常又不下乡里,楚国贵族不敢在城中生乱。他只知道城中舆论风向没问题,根本没料到楚人是从最底层下手的。

如今的贵族大多看不上庶民,觉得庶民压根翻不起风浪。楚人就是抓住了他们的这个心理,精准打击。

吕齮只能长跪请罪,保证一定彻查此事,再不让南阳出现类似的情况。

扶苏瞥了他一眼,示意李斯拿着供词去禀告父亲。南阳太守的失职该如何降罪,也该由父亲做主。

吕齮便乖觉地跟随李斯去觐见了王上。

被人抹黑对秦王政来说实乃常事,更何况抹黑他的还是楚人,那就更寻常了。

他原该生气的,可见爱子气呼呼的模样,又觉得好笑,便气不起来了。

秦王政雷厉风行地处置了这事,让吕齮戴罪立功,将南阳全境都彻查一遍。暂时没有撤换掉他的意思,毕竟地方上人才还有些稀缺,等日后人才多了再看他表现。

等遣退了吕齮,秦王政哄了爱子一句:

“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次次都生气哪里气得过来。不是你劝寡人生气伤身的?自己倒是不控制脾气了。”

扶苏看了眼李斯记录的供词,果然避重就轻,没有全数写下那些人都编造了什么。

他对秦王政说

道:

“父亲不知道他们都编了什么瞎话,我听完哪能忍住不生气?”

说什么秦王长相吓人,还说他阴险毒辣会吃人。

关键是李斯审问之后发现,这样的流言不是只有这一家在传。

那家人受不住审讯全都招了,说是谣言是有人刻意编造的。然后传讯给各地有异心的楚人,叫他们统一口径,传一样的话。

如果各地说的都不同,庶民们互相一打听就知道是编的了。可如果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相信这是真相的人会大大增加。

这种流言有时候能流传千百年。

等后人史料缺失时,想要记录当年的过往,只能多方打听各地的传闻互相印证。类似这样各地都大差不差的流言,就很有可能被当成真相记录下来。

秦王政听着爱子振振有词的分析,饶有兴致地问道:

“所以他们具体是怎么污蔑寡人的?”

扶苏不想把那些话说出口,拿了张纸提笔写下一行字——“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①

等父亲看完,便要在烛火上烧了。

扶苏补充道:

“使者缭这些年在楚南百越,一直不曾回秦。楚人听闻当年缭见父亲时说过一段点评父亲为人的话,说完后不久就逃遁了,不肯事秦。便借此牵强附会,编造了这些说辞,还说这是缭亲口所言。”

目前还不叫尉缭的使者缭和秦王政之间有一段往事,旁人知晓得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使者缭一开始不愿意为秦王所用,还和友人说过秦王不好相与。

楚人假称使者缭这些年在楚地附近,和他们楚人有过来往。他们从缭口中探听到了他和友人的对话,便是上述这一段。

这还不是全文,后面有一段“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②

庶民哪里知道这是不是缭的原话,楚人都这么说,他们也就都这么信了。而且话语是根据故事编的,非常贴合剧情,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庶民也记不住全文,只记住了秦王长得吓人、心性凶险阴狠、还会吃人。

缭的原话大概也好听不到哪里去,但估计没这么夸张。楚人约莫是拿那段话添油加醋了一番,半真半假的,最容易叫人相信。

秦王政拦下了太子烧掉纸张的动作:

“不急,过些日子拿去给缭看看。”

扶苏动作一顿:

“若是这样的话,恐怕缭要被吓出个好歹了,父亲也学会欺负人了。”

秦王政但笑不语。

莫名其妙成了楚人编造谣言的工具人,使者缭也是倒霉。

扶苏将这张纸递给了史官:

“你且收好,莫要流落出去了。”

史官惶恐地接过去,都不敢多看上头到底写了什么。小心翼翼地折好,把字藏在里头,仔细放进了木盒中。

胆敢散播谣言的贵族自然是处决了,

南阳境内类似他这般表面乖顺内里藏奸的楚国贵族还有不少,太守已经根据口供去顺藤摸瓜抓人了。

除此之外,必然还有其他人是那贵族不知道的。还得细细调查,全部揪出来才行。

这次的事情能光明正大地清理掉一批贵族,好歹算是个收获。寻常时候贵族可不能轻易斩杀,这么想来,秦王政倒希望参与的贵族越多越好。

南阳的情况绝不只是一地的特例,消息能很快蔓延到了九州各郡。尤其是南郡等楚地郡县,统统开始了彻查的行动。

秦王还没抵达,就先在各处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原本还不把秦王巡游放在心上的六国遗民们终于意识到了,巡游不只是秦王当个吉祥物走一圈而已。

此前检举的庶民也得到了额外的奖赏。

他们原本没有揭发贵族,是怕贵族会逃脱,自己后续要遭受报复。否则这样举报就给钱的好事谁不干呢?又不怕秦吏食言,检举有赏可都是写在律法里的。

这次还是秦王驾临,大家想着秦王都在这里,肯定不会出现官官相护,这才壮着胆子去举报了。

一方面感激王上,一方面也是想试试除了检举时给的奖励之外,还有没有来自王上的额外奖赏。

结果真的有,还是不小的一笔钱。

消息传出去之后,有人忍不住愤愤:

“只是给了一点好处而已,那么点铜钱能买什么东西?庶民真是眼皮子浅!”

这话刚说完,就被墙角偷听的庶民听去了。庶民眼前一亮,扭头就跑。

那人一惊:

“糟了!外面有人!”

可是现在去追已经迟了,庶民用最快的速度跑去官府检举。如今正是严打时期,差役一听立刻行动,赶在人跑掉之前就把他们全抓了,这个窝点被一举端除。

秦吏清点人头数后,根据人数给了那报信人一笔钱,鼓励他下次接着举报。

太子殿下很在意这些谣言,特意提高了这类检举的赏金额度。

效果也很明显,庶民在确定秦吏真的会一个贵族爪牙都不放过之后,就胆大起来。各地都陆续出现了检举,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出现后,跟风的情况也大量涌现。

在秦律传播得比较艰难的地界,还有人尝试过诬告。但秦法对诬告是有处罚的,秦吏也不是谁举报就百分百相信,会多番走访调查。

诬告者受罚之后给了不少人警醒,原本不愿意去了解秦律的六国旧民也紧张起来。怕自己什么时候触犯了律法获罪,秦吏宣读解释律法条例的时候,过来旁听的人都多了不少。

在这样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搞举报的氛围里,秦王车队离开了宛县,前往下一站,南郡治所江陵县。

路上扶苏还在叮嘱传讯兵,要提醒各地郡守注意预防诬告的情况。

就怕有人借机搅浑水,牵连无辜之人受罚。然后再宣称秦吏故意以虚假的罪名加害六国贵族,

煽动众人叛乱。

发往各地的文书里提过这件事,但扶苏还是要再三强调。

毕竟有些秦吏可能会为了多抓点人冲业绩,就不去费劲地核实。而且抓的人太多,核实起来也麻烦,有些人为了省事真的干得出来这种事。

秦王政为操心的太子倒了杯茶:

“太守知道轻重,不会让他们胡来的,你且放宽心。今日嗓子都说哑了,喝点水润润喉吧。()”

扶苏道过谢把水喝了,确实觉得嗓子有些不适。侍者已经出去取润嗓的药材,准备泡点新茶过来奉给太子。

楚国贵族这事牵连出不少麻烦来,扶苏的清闲旅程一去不复返。一直忙到抵达江陵县,才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不过在江陵,他们见到了个意料之外的人。

使者缭上前见礼:

“缭参见王上。?()『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秦王有些意外:

“你怎么在江陵县?”

缭说他收到秦王的信件,让他带百越首领去九江郡见面。但他从楚南百越去九江郡本就有多条路可以走,倒不如直接在江陵等待王上,到时候一起去九江。

于是缭就穿过长沙郡来了南郡,前不久才抵达江陵。本来还担心赶不上,没想到王上被南阳郡的事情绊住了些许时日,反倒是他先到了。

秦王政看着缭鬓角的几根白发,有些唏嘘。数年不见,缭看着老了不少,可见百越之事确实叫人操劳。

他关怀了两句:

“爱卿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你如今瞧着比寡人还要老了。”

缭被他噎了一下。

这和他爱不爱惜身体没关系,单纯是王上你现在年轻得有点夸张好不好?

没想到咸阳城中的太医这么擅长保养。

缭羡慕地看了两眼秦王政乌黑浓密的长发,想到自己今日早起又掉了一把头发,一时悲从中来。

他得早点从百越脱身了,再这样下去头发迟早掉光。

秦王政想起之前预备给缭看的纸条,于是吩咐史官去取来。

“爱卿,你看看这个。”

当初缭跑路就算了还要编排他,他是有点不高兴的。但他爱惜人才,而且缭说的也不算污蔑,他也就没有计较。

这么多年过去,想起这事还算是一桩有趣的回忆。所以楚人拿它编排的时候,秦王政便觉得这个得给缭也看一看,这是他俩共同的回忆。

缭毫无防备地接过了纸条:

“王上要给臣看什么?”

展开一看,人都傻了。

这什么东西?这是他说的话?他什么时候说过王上发达了就会吃人?

污蔑!纯粹是污蔑!

缭悲愤欲绝:

“这是何人所言?竟然如此污蔑臣下!臣对王上的忠心天地可鉴,此举委实恶毒至极!”

他都已经远在百越了,朝中莫非还有人看他不顺眼,觉得他是个威胁,一定要除掉他?

缭气得浑身发抖。

幸亏王上信任他,否则他现在人头都落地了。

秦王政看他反应这么激烈,轻咳一声。

他真的只是拿出来和爱卿分享一下有趣的东西,想要叙叙旧罢了。没想到爱卿这么抵触,是他考虑不周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