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零三章 《山河图》(1 / 2)

加入书签

舞台上的聚光灯,已经照到了舞台通道处。

通道大门打开,干冰所营造的雾气开始弥漫升腾,三道身影从门内大步走出。

等到观众们看清楚帮唱嘉宾是黎戈后,不少人都发出了尖叫声。

黎戈一直都有【硬核说唱第一人】之称。

田鸣在骆墨的帮助下,飞速蹿红后,不少人就爱拿他俩做比较。

却没想到,人家居然合作上了!

无疑,这里头必定是骆墨在牵线搭桥。

实际上,黎戈和魏冉私底下问过骆墨好几次了,想找他邀歌。

如今,骆墨愿意搞两个舞台让他们来合作,他俩自然屁颠屁颠的就来了。

魏冉这边,在看到词曲后,倒是还好,心里的想法是:“一如既往的高水平。”

可黎戈那边,由于这首歌比较特殊,他拿到词曲后,可谓是大大的刷新了他的认知。

“说唱原来还可以这样玩!词原来还可以这样写!?”黎戈感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就这样冲他打开了。

这首歌于他而言,不仅仅是一首合作歌曲那么简单。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是一种启迪。。

——拓宽了他的作词思路!

他下定决心,下张专辑,一定也要搞一首同类型的歌曲,看看效果。

这种类型的词,黎戈就没有在任何一首说唱歌曲里听到过!

他甚至觉得:“这歌是能上春晚的!”

……..

……..

舞台上,雾气还在弥漫。

这首歌曲,柯铭和宁丹是砸了大价钱做舞台特效的。

没办法,题材摆在那儿,歌曲类型摆在那儿,特效要是做的不够大气,做的不够壮观,八成是要挨喷的。

好在节目组有的是钱,宁丹又是一个不爱小搞搞,喜欢大动静的主儿,所以很舍得砸钱。

等到三位歌手都准备就绪后,歌名在大屏幕上浮现。

——《山河图》!

很多观众看着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一首古风情歌。

然而,根本不是!

在一声富有强烈节奏感的中式古典乐器的声音中,薛凝率先拿起了话筒。

“是琵琶声吗?”很多观众心想。

可她们来不及思考了。

因为在伴奏声中,薛凝直接开嗓了。

而且一开嗓,就和前面的几首歌一样,直接把整首歌的调子和气氛,给推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

她并没有唱任何内容,只是伴着伴奏,唱了一声:“喔——咿——呀——”

音调很高,底气很足,气息雄浑,绵延悠长!

坐在专业评审席的吕一在一瞬间就眼睛一亮。

“这是蒙/古长调!?”

光是这简单的第一句开嗓,就让所有观众觉得无比过瘾!

“怎么做到的!?”

“薛凝太强了!”

“妈呀,这声音怎么发出来的?”

“太大气了!薛凝太A了!”

“这就是国家队的实力!”

是的,这首《山河图》,是凤凰传奇的歌曲里,首次挑战以说唱为主的音乐风格。

因此,很多人打趣,说曾毅这次累惨了,头回有那么多词,以前都是赚点玲花钱。

可实际上,这首歌里,玲花在说唱部分里的那几声【长调】,是画龙点睛之笔!

她的逆天级长调,和曾毅低沉有力的嗓音,是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的。

此时此刻,很多收看直播的观众也以为会是跟往常一样,前面的大段内容先由薛凝负责。

可实际上,...

田鸣却在此刻拿起了话筒。

他一开口,大家一听歌词,齐刷刷的都懵了。

“【看这山,万壑千岩连一川又一川。

让这河,星奔川鹜结一湾又一湾。

谱这图,鸾回凤舞重峦高不可攀。

泼了墨,墨饱笔酣润我锦绣河山!】”

开头三句里,便唱了山河图这三个字。

后头那个墨字,倒是因为作词人叫骆墨的缘故,多了点小趣味。

田鸣这一次的说唱风格,从前两轮的“社死”,回归到了第一轮唱《海底》时的光芒万丈。

他的声音太铿锵有力了!

与此同时,这首歌的风格,也让很多比较敏感的听众率先意识到:“这根本不是我们所猜测的古风情歌!”

而舞台特效,从第一句歌词出现时,就开始配合。

他唱【山】,舞台上便出现山脉。

他唱【河】,舞台上便出现河流。

他唱【图】,一张画卷就徐徐展开。

他唱【墨】,一道墨色的笔迹便开始笔走龙蛇。

——视听结合,效果炸裂!

整首歌曲的节奏感,在此刻更加强烈,节奏开始加快,开始变得密集。

轮到【硬核说唱第一人】发挥了。

黎戈拿起话筒,精准卡点,宛若卡点机器。

“【任他八千里路云和月,男子汉都往前站。

我们翻过那三山和五岳,也依然要往前看。

我们走遍了五湖四海,从来不言苦和难。

不管披星戴月,大好河山,常与我作伴!】”

在这密集且偏快速的吐词中,始终伴随着薛凝的吟唱,伴随着她的【长调】。

很多观众都觉得鸡皮疙瘩就没消掉过!

至于已经坐在台下休息的歌手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歌要是放在前面,我们直接退赛吧!”

它就该压轴!

否则大家没法玩!

弹幕在此刻席卷而来。

“说唱还能这样?”

“我就没见过这种风格的说唱的词!”

“地下说唱的那群人滚过来学!”

“就他妈的会唱逝者,唱du品,搞黄色,唱钱,唱英文!”

“莫名其妙燃起来了!”

然而,这就让你们大惊小怪,这就让你们燃了?

这不过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爆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