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章 第三百三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胤禟带着康熙的赐字脚步轻快地离开了。他觉得今日收获很大,既把开解安慰四哥胤禛的任务交托给了汗阿玛,又加深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缘分。

就在胤禟打算直接返回阿哥所并仔细收藏保管好康熙的赐字时,等在外面的姚子孝连忙上前一步回禀说,宜妃娘娘方才派遣宫人来传话,让胤禟有时间就去一趟翊坤宫。

“额捏要见我?”胤禟脚步一转改了前行方向,“那现在就去吧,正好给额捏瞧瞧汗阿玛赐给我的‘澄真’二字。”

姚子孝一听自家小主子得了圣人的赐字嘉许,顿时眉开眼笑地道贺道喜。胤禟听了一会儿,总觉得姚子孝的吉祥话没有真正说到点子上。

这“澄真”二字确实饱含着汗阿玛对自己的肯定与期盼,但是这里面还有另一层更加巧合的深意呢,这姚子孝怎么只字不提?他明明和自己去过曹家也去过沈家的。

“行啦,知道你们的忠心了,回去后人人有赏,”胤禟一摆手止住了身边人的恭维,有些不耐烦地催促道,“快些走吧,别让额捏那边等急了……”

且不提胤禟见到宜妃后,母子二人是如何相处的,只说康熙这边。

胤禟离开后,康熙又批复了小半个时辰的折子才放下御笔。一闲下来,他便莫名感到屋内有些冷清,于是下意识想起了儿子胤禟不久前同他交谈的内容,眼中划过一抹淡淡笑意。

不过,这一抹轻松笑意很快就被浓浓的惆怅思念之情取代了。

“去找人问问,老四如今在何处?”

“嗻。”

胤禛此时刚离开德妃的永和宫不久,心情还算舒朗。

自从有了小狗吉宝后,他便愈发能够以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对待德妃了。再有就是,德妃如今也渐渐转变了对待胤禛的态度。在她的努力下,母子二人之间那道隐形的隔阂正在慢慢消散。至于德妃为何会有所改变,就不得不提宜妃在其中的作用了。

那日察觉到有人要算计胤禟后,宜妃一边暗中调查幕后煽风点火之人一边更加关注阿哥所那边的情况。

随后,她便留意到了胤禛这个当兄长的对胤禟的重视和上心。而更令宜妃惊讶的是,胤禟虽然嘴上抱怨胤禛的要求太多太严,可却从来没有真正拒绝过胤禛的好意。甚至可以说,比起一母同胞的亲哥五阿哥,胤禟其实更加信服胤禛。

有了这个发现后,宜妃就不得不更加重视各种和四皇子有关的事情了,同时,她也确实感念四皇子对自家小九的照顾。于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宜妃就和德妃在御花园内“偶遇”了。

两位娘娘一边散步赏花一边说说笑笑,同行了一刻钟左右,两人便分开了。

这期间,除了跟在她们各自身边的心腹宫人外,其他人并不清楚她们二人的具体交谈内容,但也正是那日之后,德妃便开始尝试着以一种更加真实的态度同大儿子相处。

她不再像以往那般待胤禛处处周全——周全到每次胤禛去永和宫都以为自己就是一个主人家不得不招待的不熟悉客人,而是试着按照她自己的真实心意来。

德妃不再刻意隐藏自己对长子的疏离之感。要是对胤禛的某些做法感到不高兴了,她也会直接指出来。

当然,在这份真实的基础上,德妃也让胤禛明确感觉到,她是希望和长子拥有一段和谐温馨的母子关系的。所以,即使暂时无法像对待小儿子十四阿哥那般亲昵自然地对待胤禛,但德妃始终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哪怕她依旧不可避免地偏心偏爱小儿子。

而对于德妃的这种改变,胤禛是感到十分高兴的。他不怕被照顾不周甚至偶尔被忽视,他怕的是亲生母亲一开始就将他推远,甚至根本不给母子二人互相了解和慢慢磨合的机会。

在从永和宫返回阿哥所的路上,胤禛遇到了前来寻他的乾清宫小太监。得知康熙要考校他的功课后,胤禛一边打发苏培盛去阿哥所将他近日所写的文章都取过来,一边跟着传话的宫人去见康熙……

这一天,胤禛在乾清宫内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先是接受了康熙的考校,然后又向康熙汇报了最近一段时间的所思所想和日常起居。他丝毫不提自己心情低落之事,倒是用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认真夸赞了胤禟和胤俄(原本那个字显示不出来,以后用此代替)几句。

康熙很满意胤禛表现出来的沉稳内敛和手足之情,同时也就更心疼这个被表妹亲自抚养长大的孩子。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位难得感性的帝王对胤禛说了不少语重心长的劝慰之言,甚至还举例讲了一些他自己失去至亲长辈时的感受与心境变化。而胤禛在经过一开始的惊讶过后,很快就明白了康熙对自己的慈爱之情,不由得微微红了眼眶。

胤禛陪着康熙用过晚膳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乾清宫。康熙的这番劝说安慰犹如春日暖阳,消融了胤禛心湖中的最后一点残冰积雪。

而就在这场父子间温情脉脉的谈话发生后不久,朝廷上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不过,康熙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要不然他也不会格外重视裴湘那些用来改良机关武器的图纸。

康熙二十九年的七月,噶尔丹叛乱,帝王决定御驾亲征。

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虽然和裴湘有着一些牵扯,可到了真正去战场打仗的时候,自然就和裴湘这样一个七岁的小姑娘没有多少关系了。便是给佟国纲当幕僚的沈启堂也不必随着这位佟大将军出征打仗的,只需要留在京城等着出征的将士们凯旋就行了。

裴湘心里很安稳,不料亲爹沈启堂的心思却有些蠢蠢欲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