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 130 章(1 / 2)
李青卓休假了, 得了空,带着一干人等去到书院。
学院里大都京城子弟, 前几日便回家去了,平时拥挤的门口一下变的空荡荡的。
将年礼给门房的人,李青卓说要带亲属进去游看一番,门房的人打开了大门,一众人等鱼贯而入。
他们这一行里面,不但有李青文和李青瑞,还有蒋立平的俩儿子,原本也想让蒋家嫂子一同来, 方氏在榨菜呢, 说啥也不一起,只让两个儿子去沾沾那书香气,希望日后脑袋能灵光些。
书院里青砖铺地, 宽敞整洁, 树木林立,亭台楼阁, 墨香尤未散去。
文正书院毕竟历史久些, 出过不少名人,每一处他亭子或者水池都有些故事, 李青卓挑着他觉得真实的给他们讲。
大家伙只觉得很厉害。
李青文在高达四层的藏书阁前驻足片刻, 听他二哥说,这里藏书无数,除了最顶层的,其他的都可以借读, 羡慕的不得了。
昨日他买的那些破破烂烂的书花了不少钱, 在这里就读的学子, 坐拥这多好书,实在是令人羡慕。
藏书阁后面是论道说经的书堂,这里只有京城有名望的文人和学士来讲课,才会开放。
学院内一派幽静,穿着素淡衣袍的李青卓信步而行,身姿挺拔修长,与周遭的清雅之景尤为相称。
李青瑞看了几眼,心中欣慰,让二弟来京城读书,果真没有错。
这样想着,他又看了李青文一眼,幺弟也是块读书的料子,就看他意下如何。
文正书院的后山原来是一片田,从前学生们是要轮流下地务农的,以此来让他们知晓农活的不易。
后来慢慢的就成了种花,且有专门的花农来伺候,一大片一大片的,现在还有不少还开着。
围着书院转了一圈,然后再从大门出来,李青顺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管咋样,以后好好挣钱,送他们的孩子都去读书,就算读不成,识字也是好的。
回去的时候,他们买了一袋子白面,想到昨日周从信送来的一整只羊,李青文顺便买了一捆子芹菜,他切芹菜,李青宏剁羊肉,方氏和面,做了一顿面条,每人碗里一大勺子芹菜炒羊肉做浇头。
吃过饭,李青瑞跟方氏说,要出去送信,今天定然回不来,晚上不用做他们哥三个的那份吃食。
他们这次来京城,带了好几包书信,除却送往大江南北的商队,京城也有几十封,收信人分散四处,得过年前送出去。
为了能快些,李青瑞特意打听了一番,找了对京城最为熟悉的马夫。
李青卓没去,他拎着李青顺等人在附近转一转,这次也坚持的叫上了方氏,不远千里来到繁华的京城,就算不买东西,也该出去看看。
所以,吃完这顿面条,小院的门一关,两拨人便分别走开了。
去往洪州的信都在秦冬梦身上,李青瑞手里的都是边城流犯和官兵的书信。
这位姓张的马夫果然对京城的各处都很熟悉,什么犄角旮旯都能寻的到,一个下午,他们就送出去十几封信。
晚上四个人在外头吃饭,李青瑞三人吃的清水面,单独给他点了酒和下酒菜。
因为这顿酒菜,晚上宿在便宜又简陋的客栈中,马夫也没有半句怨言。
一边送,一边穿梭在去往大梁各地的商队之中,把外地的信件一一托付给人。除此之外,哥三个还去了周从信告诉他们的那几个珠玉铺子,把那些小珍珠陆续变卖成了银子,这个时候,李青文才知道,江淙在河滩底下摸到的石头不是玛瑙,而是红玉髓。
因为颜色红亮,声音清脆,很受女子喜爱,另外,这种东西还某些地方还负有“福慧”之名,故价格可不低。
这一袋子红玉髓卖了不少金银,带这多黄白之物,哥仨有些不安,跑到外城北面时,回了一趟家,把钱挖了坑埋在茅厕后头。
放在房子里头心里都觉得不安,特意选了这么一个谁都不愿意靠近的腌臜地方。
埋完了,李青宏顿时茅厕也不臭了,道:“你们去范阳城卖东西的事情,李青勇跟我说了八百回,一开始我也跟着他一般气血上涌,不能入睡,后来次数多了,也就木了,现在我总算是明白了他。”
眼睁睁看着一袋子石头换来这么多金银,任谁都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