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8 章 战国篇八(1 / 2)

加入书签

【李牧作为赵国边境的守护神,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扶摇直上的,相反,李牧的仕途可谓坎坷。

这样波折的提供者,却并不是远方真正的敌人匈奴,而是来自赵宫廷。

有句话说得好啊,将军最大的倚仗是君王,将军最大的掣肘,也是君王。

这话放在李牧身上,后半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幸跟李牧有君臣之分的每一个赵王都觉得天幕在内涵自己。

怎么他们就只体现了后半句呢?

难道不是每个君王都是如此吗?

天幕你自己推崇的秦国,那秦王稷不也亲手杀了自己的武安君吗?

那既然如此,你还加前半句做什么。

如果常柚能够听到,一定会非常自豪地回答道,那当然是为了拉踩和给极个别的那些不杀良将反为良将提供最大后盾的那几位发表扬的小红花。

是吧,某三位千古一帝。

【李牧的一生,就是自己军事才能与君王牵制扯皮的一生。

李牧深知,对上匈奴训练有素的骑兵毫无顾忌的侵扰,赵军若每战必迎,势必疲于奔命,难以取胜。而匈奴最为锋利的武器,是他们一鼓作气的欲望和所向披靡的傲气,一旦摧折,势必摧枯拉朽。

所以李牧决心采取坚壁清野,保存赵军实力并训练赵军对骑兵的应对方法,顺便磋磨匈奴远道而来的士气。

可惜,匈奴的士气还没磋磨成功,赵孝成王先被磋磨成功了。】

赵孝成王:???

某天幕寡人提醒你注意措辞。

什么叫他被磋磨成功了啊。

你李牧在边境一呆几年,作为一个大将军愣是一战都不打,参他的竹简都快把的桌案给压塌了,结果自己前去催促,李牧理都不理。

他作为君王的权威何在?

自要让李牧回都述职嘛,后来不还是信任李牧,又让李牧回去建立了如此一番连天幕都称道的大事业嘛。

仍旧在赵都的其他武将撇了撇嘴。

您那是信任嘛,还不是因为其他人根本打不赢嘛。

【又是熟悉的理由,赵王认为李牧惧怕胡兵,不作为,将人召回国都待命,另换新将赴任。

新将非常符合赵王的心理预期,匈奴一来就积极迎战,结果每战都失败,赵王实在受不了了,突然怀念起来之前虽然窝囊却平静不怎么烧钱的李牧岁月,于是赶紧去找李牧。

李牧借机提出,自己定然还是要按之前的想法来的,赵孝成王已经没了脾气,自然百般应允。

而这颗冉冉升起的将星,终将在雁门关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

正是顶替李牧去雁门郡守卫之将军恨不能立刻消失在朝堂之上。

虽然没有点名批评吧。

但是全赵国朝堂谁不知道是他顶替的李牧?

他好似已经感受到了同僚幸灾乐祸的眼神,以及上首王上谴责的

目光。

那他就是打不过匈奴嘛,又有什么办法。

【李牧果然言出必行,继续坚持以前的只坚守不反击的决策,耍了匈奴数年,匈奴果然认为赵国是可以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军容也松懈下来。

这便是李牧构想多年的反攻时机。

李牧故意让赵人漫山遍野地放牧,当然,我们也不要把匈奴想的太傻,人家先是小举试探,李牧佯败,且故意放些老弱病残,让匈奴误以为赵军皆是如此,于是单于率十万大军亲征赵国。】

反正揍得是匈奴又不是自己,战国诸位君王接受度十分良好。

始皇帝则更为遗憾。

若他曾祖真的灭了赵国就好了,这样李牧便能为他所用,以他秦国的兵力和国力,哪还用得着如此迂回。

搞不好长城还能往外再修个几百里呢。

而卫青则十分羡慕。

你说匈奴怎么就没跟赵国学到点什么呢。

什么假装放牧之类的,这样说不定还能多俘获些牛羊回来。

他的宏伟理想,那可是一战就要收回之前他大汉皇帝历代送给匈奴的牛羊总和啊。

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送的都不知道生了多少小牛羊了,都是他大汉的牛羊,他不过是取回来而已。

【就像长平之战赵兵被包了饺子一样,这一次,轮到了匈奴主力。

此一战,匈奴十数万军队被诛灭,李牧乘胜追击,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匈奴单于只好一路北逃,从此十数年,不敢犯赵边城。】

这话听得邯郸百姓心情昂扬,但赵国君臣则表示。

夸李牧可以,但能不能别提长平。

【平定边境之后,李牧便成为了赵国第一大将,在朝中任职。但赵国毕竟已经衰弱,没那么多仗给李牧打,虽然期间门李牧也断断续续跟燕国小打小闹了几次,但到底没翻起什么风浪。

接下来的重头戏,终于快进到了咱政哥闪亮登场的那九年五战的轰轰烈烈的灭赵大业了。

这是李牧的谢幕战。

此刻李牧已成功熬死两为赵王,如今在位的,是赵王迁,也即赵幽缪王。】

因为赵孝成王时期的李牧大部分时间门都戍守在雁门郡,因此没能听到天幕。

但问题不大,这赵悼襄王时期的李牧不就听上了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