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3 章 跨国其一(2 / 2)

加入书签

所以说,周瑜是被自己心上重视的知己活活气死的。】

饶是周瑜听了这话也实在是淡定不起来了。

气……气死的?

如何

可能?

以他之才与志向,绝对不可能为小事动容。

周瑜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能有什么大事能让他在前线直接破防。

莫非是趁他大军在外,杀进京口将至尊害了?

这也绝不可能啊。

另外,就这还知己?你们后世之人玩得还挺复杂。

可怜老祖宗不理解,什么叫相爱相杀。

【这就不得不提到周瑜遗书第三版,这一版比较简洁明朗,就六个大字:“既生瑜,何生亮。”

一代名将周瑜发出此等慨然之言,死前不忘远方知己。】

诸葛亮面对四面八方的视线,慌忙摆手。

不不不,这个一听就不可能。

而且,莫说周将军绝不可能说出此等之语,便是真的说了,他也实在没在里面听出任何缠绵之思。

倒是听出了刻骨之恨。

【虽然在知己与君王之间,诸葛亮选择了君王。可他从未对周瑜有过丝毫的忘怀,悲痛之下亲赴东吴凭吊。说他悲痛欲绝,肝肠寸断,说从此天下,再无知音。】

代入感很强的孙权已经身临其境了。

“他还敢来凭吊?”

是怕死得不够快吗?

来的好,来一个他杀一个,来一对他杀一双。

【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来源,毫无疑问,是《三国演义》。

其实罗贯中写这些情节,主要是为了通过反衬的方式,去刻画描写诸葛亮之神武聪慧。但文章写出来就是给后世解读的。

这不是妥妥的相爱相杀,知音因立场问题难以相守吗?

大家忍不住打开了想象的翅膀,这可是双顶流的知音故事啊!】

继曹魏之后,罗贯中又上东吴追杀榜榜首。

写的都是什么糟心情节啊。

简直不能忍!

【以上说的情节都是子虚乌有,但作为基本人人必读的《三国演义》,这段深情又无情的跨国组合,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加巧合的是,每一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国人,先被《三国演义》洗脑一遍羽扇纶巾是诸葛亮,又被语文老师强行纠正错误观念,羽扇纶巾是周瑜。

这是什么时代强加的情侣装啊。

遂二人愈发密不可分。

只能说,都是缘分啊。】

周瑜和诸葛亮纷纷表示,这样的缘分他们不想要。

从今天开始,他们要做时代弄潮儿,绝不穿特征明显的服装!

【说罢了这对跨国组合,我们将目光转回三国主君的主场,更是精妙绝伦。

这一次,我们甚至不需要《三国演义》大情节的助兴,只靠他们几个人在历史上的言行举止,种种巧合,便能演出一番大戏。

我表示,不愧是三国的君主啊,这就是不一样。】

三国的三位表示自己心里有点发虚。

但是随即就释然了。

再过分能有刚才那样过分?

他们之间哪里有跟自己家的臣公更熟?

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只要不提那个《三国演义》,想来便无大碍。

【不过,在讲述三国主君们的故事之前,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位倒在三国之前的男人——袁绍啊。】

因为没有成功建立政权的袁绍并没有资格获得一块天幕。

但问题不大,少年袁绍此刻正在洛阳城中津津有味地看天幕,之前听到孟德竟之后得如此功业,羡慕之余,也有些许的豪情壮志。

知道自己也绝非常人,但是介于这个主题原因,他其实也并不是很想出现在这里。

只是……

倒在三国之前?何意?

【没错,这对组合,便是袁绍和曹操的竹马组。与大众普遍认知不同,其实曹操和袁绍年少相知,关系很好。毕竟他们可都是东汉末年权势之后啊。

前面也说了,《世说新语》里还记载了两人一起去抢新娘的少年意气故事,虽然这个故事真实性不高。

但他们不得反省一下,为什么偏偏要编造是曹操跟袁绍,而不是跟别人?

那肯定还得是有点什么啊。】

你这不应该责怪写书的人吗?

为什么反省的是他们啊?

他们真的没干这种事!

不过……

曹操看着天幕,也忍不住想起了年少往事。

他与本初,确实曾经关系还不错,毕竟本初当时还是很受洛阳名士追捧的,长得也很有名士风范,他自然结交相识。

他二人都有清扫天下之志,也算是意气相投吧。

【但天下只有一个天下,而英雄豪杰却层出不穷,这对年少相投的竹马组最后最终走向了决裂。

逐鹿北方,决一胜负,你死我活。

只恨生不逢时,阴差阳错。每一段故事的开头都很明艳,结尾却都令人唏嘘。】

曹操表示,确实唏嘘。

但是能得北方,建立如此功业,他便勉强替本初唏嘘一下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