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蓄势待发(2 / 2)
眼下整个江东都是局势紧张丶稍有风吹草动都让人惊惧不已,人人都在心中暗暗猜测唐军将会几时动手,届时又会派遣多少人马奔赴吴中?
就在这种极度紧张的氛围当中,日子一天天的流逝着,人们也在一天天的猜测着唐军发兵南下的时间,不知不觉竟已年关将近。
随着年节越来越近,吴兴方面陈蒨的心情也越来越凝重,私下里与心腹们讨论军机时便语调沉重的说道:「唐军如今优势占尽,却一直引而不发,是欲以时间消磨我军士气,待到人心生惰丶心志怠慢之时,便会雷霆来攻。
你等诸员一定要勤于告诫诸军,切勿纵容他们懒散怠惰。尤其年节前后,是最凶险时刻。今我力不足以北进迎击,唯据乡土而守,告令诸营,不要泛滥思家之情丶擅自离营,如今情势危难,唯有击破来犯之敌乃可还家!」
陈蒨所忧虑的不是没有道理,如今他们吴中乡士齐聚此中,看起来确是人多势众丶实力不俗,但当中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军事操练的普通乡曲,他们这些人为数不多的军事经验便是之前侯景之乱中据乡结寨自守。
而侯景之乱说到底还是江东的内乱,尤其是那些寇入三吴的乱军,多是在丹阳丶义兴等地所裹挟的乱民,虽然来势汹汹,但本质上仍是一群战斗力不高的乌合之众。与之对战所积累的战斗经验,一旦与唐军精锐交战起来,难免就会有些不够看了。
就拿当下来说,虽然这些乡曲们一开始聚集起来的时候也都是满腔热血的要誓守乡土,哪怕唐军顷刻杀至,也能凭着一腔血气与之激战不休,真可谓是枕戈待旦。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热血也在渐渐冷却,头脑中誓守家国的亢奋退去之后,各种杂念便连番涌上心头,心情也开始变得瞻前顾后丶患得患失起来。
尽管陈蒨已经做出了严肃认真的叮嘱,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诸营军士私自离营的现象却是越来越频繁,以至于陈蒨不得不颁行严令,对于离营军士的惩罚也越来越严重,从最开始的鞭笞丶刑杖,到最后甚至发展到肉刑丶甚至于斩首示众,才使得这种现象稍微收敛。
但唐军迟迟不发起进攻,也让人变得越发惊疑不定,军士们被约束在诸营之中,各种猜想和讨论也是越发频繁。
这些猜想既有乐观的,诸如唐军因为畏惧吴中百姓众志成城丶已经引众退去了,也都悲观的,猜测北面的唐军只是吸引他们吴中百姓的注意力,真正的杀招其实是以精兵乘坐海船自青徐出发丶径直杀向会稽,而后再北上夹击吴兴等地。
在这一系列的议论之中,也有那麽几条听来有些荒诞丶实则有些蹊跷的传言,其中一条就是北人南来受不了江东湿冷,因恐潮寒冻伤故而在京口等地停滞不前,私底下正在紧急搜购江东的葛麻布料来给其军士裁制军衣。
这话说来煞有介事,搞得好像是真的,但稍有头脑的人只要略加分析,就能感觉得到这话是多麽的愚蠢。
唐军渡江如此意义重大的事情,岂能不作周全准备?而且就算是衣料不足,最有效率的做法还是在后方筹措运送到前线来,又或者直接在吴中扫荡掳掠,毕竟葛麻布料在江东也实在算不上什麽稀缺物品,之前便多有积压。
这些东西吴中时流苦于卖都卖不掉,唐军紧急搜购,甚至为此停滞不前丶贻误战机又算是怎麽回事?听起来就像是一些家里积货甚多,又被唐军来犯吓傻了的乡士脑海中的拙劣妄想。
然而就在有人对此讥笑不已的时候,临川王府中,陈蒨看到被扭送入堂的几名乡士,以及从他们各自身边搜出来的北朝铜钱,脸色铁青的怒声问道:「你等难道不知今正与唐军交战?竟然还敢暗自售卖物货给唐军,知否这是通敌死罪?」
「大王饶命丶大王……某等也知两国敌对,实在不敢通敌,但今家人总也需要饮食过活,卖给唐军只是陈麻烂葛丶无用贱物,换回的却是唐国好钱,一进一出大得利益。唐人短时愚蠢,过了江才知难耐潮寒,某等将烂麻卖去,也是榨乾他们钱资,并非通敌啊!」
几名乡士垂首深拜在地,口中连连乞饶说道,虽然暗中与唐军进行交易买卖,但他们却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只觉得这些唐军实在太愚蠢,竟然拿在江东都珍惜无比的江北好钱来收购葛麻贱物。他们以次易好,这本身也是有助抗敌的好事啊!
「住口!我看是你等愚不可及吧,既知那葛麻低贱如土丶随手可得,唐军又何必收买?他今来犯,是侵你乡土丶夺你家园,奴役你父母妻儿,你等蠢材竟会相信他们公道买卖?当真可笑!」
陈蒨听到这一番解释,神情更加恼怒,指着这几人便又继续怒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