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7章 万众同归(1 / 2)

加入书签

既然提出的收尾方案获得了中外府的认可,李泰便也不再继续逗留于九曲城,当即便开始指挥部伍打点行装,准备离开河洛返回沔北。

魏玄等诸将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尽管心中不胜惋惜,但见情况如此,也只能登门前来告别。

李泰便也暂借九曲城城主府,设宴款待了一番这些河洛当地的豪酋将领们。

「归义以来,几乎无月不战,阖家百口,如今只余末将并几名少龄子弟。与东贼交战以来,负多胜少,唯追从大将军两番交战丶战果辉煌!大将军今又弃众而走,东贼若再攻来,在座不知又将几人丧命敌手……」

在这道别的宴会上,几杯酒水下肚,便有一名河洛乡豪忍不住洒泪悲声道。

在场其他人听到这话,也都不由得心生感触,像李人杰这种同样有数名亲长战死牺牲的也忍不住捂脸哽咽起来。

李泰自知河洛此间的劣势和困境是客观存在的,绝不是几句煽情的口号就能解决。而且这些河洛义师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与北齐战斗,他们也无须旁人言语的激励,真正需要的还是实实在在的支援。

尽管李泰分身乏术,不能亲自坐镇河洛,但也还是给他们留下了许多方面的支持。

此番河洛几场交战,物资收获最为丰厚便是柏亭城一战,但是因为蛮人参战的缘故,这些蛮部分走了相当数量的物资。其他金墉城丶河阳南城,包括这里的九曲城,各种缴获累加起来也都颇为可观,维持几万人马一年消耗绰绰有馀。

李泰仅仅只是扣出了一部分本部人马和众俘虏返回沔北所需要消耗的粮草,还有一部分战甲丶弓槊等精良军械,剩下的全都交由韩雄丶韦法保等义师首领们负责分配。

所以李泰在河洛这一系列战斗中,单单杀俘消灭的北齐军队便达到了两万馀众。这些俘虏一部分留在河洛配作义师士伍,一部分跟随元景安等被俘战将被蔡佑押送回华州霸府,剩下的李泰便照单全收,同那林盛丶林嘉父子跟随李泰一起返回沔北。

李泰与他们初步达成了协议,约定年后便派遣总管府属员来到这里洽谈细节,并且明年荆州总管府便可以提供五万石粮食和两万匹绢的交易量。就算他们筹措不到足量的商品也没事,可以之后逐年给付。

李泰虽然也挺擅长搞内勤生产,但前提得是有那样的基础,如今河洛既是前线,西魏所能控制的又全都是边边角角,对此他也只能表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众人听到李泰这一承诺,心中的惋惜忐忑消散大半,各自心内又都充满了对于李大将军的感激,连连道谢。

由于不能占据河洛平原进行耕作生产,而山野之间又分布着大量的蛮人部落,所以这些义师获取物资的途径和数量都非常有限,常常处于饥馑之中,更加没有北齐驻军那麽完善充足的后勤。

中外府虽然批准了这一请求,但也发挥了一贯扣扣搜搜的原则,表示需要逐年分期给付。至于这第一年,便先给了八千石盐引,估计还是看在李泰这个大将军亲自开口的面子上,至于剩下的也不知道在北周完蛋之前能不能给齐。

但今李泰愿意同他们进行相关交易,且不说他本身就掌握极大的市场和众多渠道,单单荆州总管府本身对这些物资的需求量就不小。所以这些河洛义师不只自身可以扩大规模的生产,更可以向蛮人部落进行收购并组织他们生产,哪怕产量激增十数倍,李泰也能吃得下。

诸豪强将领们对于李泰提出的这一计划也都怀有极大的热情,各自收拾悲伤失望的心情,争相举手响应起来。相对于一些无偿的资助,他们自然也更乐于接受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长久,也能保证尊严。

当李泰率部抵达伏流城的时候,便又遇到众多蛮酋前来拜见。前后两次河洛战事,尤其是李泰言出必践的分散战利品给诸助战蛮部的行为,让他在伊洛之间的这些蛮部中名声暴涨,伏流城外这些蛮酋们便是闻讯前来瞻仰拜见。

基于这些义师的人口结构和生活环境等各方面,李泰帮他们制定了一些山地种植和采集的生产方式。

山野之间大面积的种植谷粟粮食并不现实,但小范围的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还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茶叶和药材之类。虽然劳动量同样不小,但比其他狩猎或者冒险前往平原地带垦荒种植又要安全得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