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 豆腐西施,掌握核心技术(2 / 2)

加入书签

瞅着李郁,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麽。

「照办吧。」

范京领命匆匆离去,准备给这位段同知尝尝手段。

要说起来,

如今李郁不比从前了,放在半年前,怕是要上暴力手段。

可现如今,形势不同了。

官场争斗,

切忌使用刺杀手段。

掀桌子,破坏规则的人,会遭到所有人的忌惮。

而李郁,还没到效仿「黄巢」的地步。

他还在积蓄力量,在忍耐,在发展。

水泥供应链,长兴县煤矿和铁矿的联营,还没有实现。

这两项,

对于造反至关重要。

他在骨干分子会议上,告诉所有人:

「这两个项目一旦成功投产,才有了和清廷叫板的实力。」

「否则,以江南之地形一马平川,清军人力之源源不绝,李家军注定会被湮灭。」

为了这两项计划顺利推行,

水军统领刘武,情报负责人刘千,俩人都常驻长兴了。

一个蹲在矿区,一个在县城长袖善舞。

矿区不远处的湖畔,芦苇荡中,

还隐藏着一艘庞然大物,太湖幽灵号。

必要时刻,

不惜以武力代价,干掉一切挡路敌人。

……

大运河,横塘镇往南,到石湖这一段。

有400名苦力,每日疏浚。

此处,距离太湖厅最近。

所以,段迎武作为太湖厅的主官,被任命为此段的监督。

黄知府为了摺子漂亮,

更有说服力,把下属们都安排了监督的工作。

当然了,

大部分人只是挂个名字,根本不来工地。

因为,有维格堂的人盯着呢。

大冬天的,窝在宅子里烤火,红袖伴读不香吗?

段同知是个异类,

他身穿官袍,每天都赶到工地上,

过问工程进展,关心苦力的安危。

疏浚河道,是个重体力活,有一定的危险。

大运河不是寻常河叉,

没法两头堵,放干水后挖掘淤泥。

只能是在船上,放下拖泥板。

岸边两侧,各站100名苦力拉纤。

淤泥松动后,

一部分就随着水流,冲入大湖。

这种行为效率很低。

亦有一些人,用结实的大箩筐,压着石块沉入河底。

将结实的缆绳扣在船上,

然后扬帆,划桨前进,等到筐子深深陷入淤泥。

船不能动后,

将压舱石,搬运到临近的空船上。

藉助浮力,拔出筐子。

挖出一筐厚厚的淤泥,

这可不是垃圾,而是宝贝。

周围的百姓,眼巴巴的等着呢。

每有淤泥倾倒在岸边,立马被人抢空。

铺在自家田里,增加土壤肥力。

这种不花钱的实惠,错过了后悔三十年。

段同知是个厚道官僚,

他没有向百姓索要一文钱,任由他们自取。

看着寒风中忙碌的百姓,感慨道:

「我大清的百姓苦啊。」

……

到了日落之前,1个时辰,

工头过来汇报进展,眼神闪烁。

段同知也没当回事,

换下官袍,穿上寻常衣服,走路回家。

他发现,苦力们三五成群,

也在窃窃私语,说着什麽。

眼神,不时的往自己这边投来。

他摇摇头,只当是无知小民不知礼数。

东山,

入口处有自发形成的市集。

贩夫走卒,菜贩肉贩在此招揽生意。

他还是老样子,

2斤青菜,1块豆腐。

这豆腐,照例是在一个孀居女子摊上购买。

外号,豆腐西施!

不是他不懂得避嫌,

而是市集上卖豆腐的仅此一家,而且生意极好。

寻常百姓买得,朝廷命官也买得。

只不过,

今日的气氛有些不对劲,旁边买菜,卖菜的都低着头斜着眼睛,

偷眼瞧着自己,还假装很忙。

豆腐西施的眼神,也是明显不敢看自己,

蒙着脸,看不出其他表情。

胡乱包了一块豆腐,飞也似的转过身去。

……

段同知瞧着缺了一块角的豆腐,忍不住摇摇头:

「撑船,打铁,磨豆腐,世上三苦。」

「罢了罢了。」

他刚离开,

旁边卖大米的阿婆就颠着小脚,跑来问道:

「他说啥了?」

「段官人说,豆腐西施过的苦。」

阿婆眼神闪烁,又告诉隔壁杀鱼的汉子:

「段官人说,豆腐西施长的鼓。」

杀鱼汉子听了,扔掉刮一半的鱼鳞,跑到对面卖饼的:

「段官人说,他想捂。」

「捂啥?」

汉子指着自己月匈前,眉头一挑。

「嘿嘿嘿,我明白了。」

再看那豆腐西施,依旧在摊子前站着。

这女人,

丈夫死的早,带着个娃,无亲无故,过的很不易。

后来,支起了这豆腐摊。

做豆腐是辛苦活儿,她咬牙坚持下来了。

倒也撑起了一个家。

周围人都说,豆腐西施要脸,不要月匈。

因为她出摊,都是面纱蒙脸。

但是那衣裳,却有些松垮。

每次俯身切豆腐时,都有微微的绽放。

客人趋之若鹜。

……

久而久之,

掌握了核心技术的豆腐西施打出了名声,成功劝退了另外一家同行。

形成了小小的局部垄/断优势。

不过今日,却是遇上了谣言毁谤。

不知是哪家杀千刀,嚼八卦的,到处散布:

段同知,和豆腐西施有私情,

天天走路,就是为了顺路吃点豆腐。

很快,

加料版本也出来了,

说段同知为何长得黑瘦,是因为每天2更起床,去帮着磨豆腐。

一边磨一边吃,

清晨鸡叫之前,再偷偷离开。

很显然,

这些谣言,都是范京让人散布的。

几个青皮,花了半天就达成了。

接下来,受众们会主动帮着传播八卦。

人性如此,

热衷于此类攒劲的故事,至于说真假,谁在乎呢。

……

李郁在日记本上,又郑重写下了一页:

官场较量,不同战场,刀剑枪炮无用武之地。

若对方以事实攻讦自己。

就事论事,逐条逐句的去驳斥已经是落了下风。

永远不要自证清白。

当另辟蹊径,

以脐//下三寸,道德之污水,去泼对方。

此举,屡试不爽,尤以注重名声的清官廉吏。

谣言不怕离谱,荒诞,劲爆。

吃瓜群众并不在意真假,只在意故事内容。

很快,

这个谣言就传开了,速度堪比瘟疫。

太湖厅内部,

许多同僚都传的津津有味,甚至特意跑去买一块豆腐。

回来后大赞,

同知有眼光,豆腐西施虽是孀居民女,却别有一番滋味。

长期推磨的缘故,体态健硕。

加上那蒸汽扑面,格外的细腻。

……

段同知来不及愤怒,就迎来了更可怕的消息。

他麾下的400苦力,罢/工了。

在工头的带领下,

以克扣伙食,调戏民夫家眷为由头,不干了。

工头带着一群人,

找了块晒得到阳光,避风的地方,懒洋洋的躺平了。

闻讯赶来的段同知,

目瞪口呆,先是好意慰问,后来情绪爆发,

指着这些人大骂:

「你们的良心不痛吗?」

「本官可曾亏待过你们半分?」

工头笑笑:

「不谈良心。」

「我们已经托人,把控诉你的状子递送到知府衙门了。」

段同知呆住了,

半晌,他终于琢磨出味道了,

这是有人准备对他动手了。

想明白了关键,他也不再和这些苦力费口舌。

而是径直去了府城,

找黄知府,还有布政使朱大人陈述清白。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