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章 各方反应(2 / 2)

加入书签

于是,李家堡又多了一个团体。

武装护卫队,流民劳工队,后勤部,童子营。

还有西山矿工苦力营。

李郁一琢磨,也想起了范京的提醒和张铁匠父子的抱怨。

还得组建一支工匠队伍。

铁匠,木匠,皮匠,都得吸纳扩编。

铁匠工坊,火药工坊,还有工具机车间,一起编为工匠营。

李家堡也该考虑正规化,建制化了。

不算西山矿工,已有小五百人了。

再不细细梳理,管理就容易出乱子。

李郁把自己关在书房,

半天后,终于拿出了一个方案。

林淮生(正)和小五(副手),管武装护卫队。

范京(正)和赖二(副手),管后勤部。

杨云娇(正)和刘武(副手),管流民劳工队。

张铁匠父子,管工匠营。

韦秀,管车船骡马。

杜仁,负责西山煤矿。

童子营,是李郁亲自管着。

……

后勤部包含,仓库丶采买丶厨房丶帐目。

可以说是经手银子最多的部门。

赖二虽是副手,主要负责采买,一月倒有半月在外面奔波。

出了李家堡,旁人也要尊称一声赖大官人。

不过,财务权在范京手里。

每一笔银子的进出,必须经他同意。

刘武参加了伏击官船的行动,可是毕竟吸纳时间太短。

造反意志坚定,但资历尚浅。

所以,只能让他担任副手。

以他的手腕,震慑劳工足够。

杨云娇虽是个女人,却有盐商的家传精明,打理事情很有条理。

特殊情况下,女下属比男下属更忠诚。

原理可参考太监和皇帝的关系。

类似藤蔓和大树。

唯一依赖性。

其他人的安排没什麽好解释的。

杜仁监管西山煤矿,就要兼起和商会打交道的职责。

他是个长袖善舞的人,这点毫无压力。

至于说,煤矿的安保。

李郁给他挑了一个很棒的人选,刘阿坤。

阿坤棕熊一样的体型,变态都自愧不如的手段,一定能震慑矿工们。

会议结束后,

小五悄悄的找上了自己。

「军师,要不我也跟你姓吧?」

「你奶奶没意见?」

「我爹死的太早,我奶奶说就做你的义子挺好。」

李郁观察了一下他的神情,不似作伪。

「那行吧。」

「义父在上。」小五来了个单膝跪拜,然后起身嘿嘿笑着跑了。

从今往后,他就是李小五了。

李郁腹诽,

这家伙,有14岁了吧。

自己一个未婚青年,居然有20几个娃了。

说出去,谁信啊?

……

连日阴雨的结果,

李家堡通往外界的所有道路,全部淹了。

到处是水,分不清底下是路还是河。

如果强行赶路,很可能会一脚踩空,溺水死亡。

幸好,堡内仓库囤积了大量的稻谷,盐巴。

几个月都不会断炊。

「军师,你真是孔明再世。」

「哦?」

「嘿嘿,要是没这些煤饼,咱们就得天天吃生米。」

这天,砍柴是不可能了。

即使有,也是湿的,没法烧。

衣服,也没法晾乾。

这个时候,煤饼就大放异彩了。

照样烧饭,兼烘乾衣物。

不仅是李家堡的人,就连这会苏州城的百姓,口风也开始变化了。

有人开始夸这煤饼,救急。

要不然,天天穿湿鞋,吃水泡生米,日子咋个过嘛。

江南的百姓都经历过的。

李郁的恶名,稍微扭转了一些。

苏州柴禾商会的人,正在疯狂的催货。

要求西山煤矿的人,不吃不睡,加班加点,把煤炭挖出来,胡乱加工一下运到府城。

抢购煤饼的百姓,已经排到了巷子外。

一间铺子的掌柜,看着天井,

闭眼倾听这美妙的敲打声,感慨道:

「老天爷下的不是雨,是他娘的铜钱啊。」

「挂牌,从即日起涨价,一块煤饼涨一文。」

……

大运河劫案发生2个时辰后,江苏巡抚衙门才知晓了。

因为路过的船只,还有岸上行人,一看死的是官兵。

就立马撒丫子狂奔,远离是非。

去报官?那是不可能的。

都是大清朝的子民,装什麽热心洋夷。

如此大案,报官了你踏马还想走?

遇到狠辣的坐堂官,先定你个嫌疑罪。

遇到相对正直的,也会说你暂时不能走,要随时配合审案。

在查清真凶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就待在衙门里吧。

不过,

你一介草民,住后堂和本官一个待遇,不妥吧?

住二堂,和六房书吏平起平坐?

住大堂,有碍观瞻。

算了,还是蹲大狱吧。

衙门里,就这地儿符合你的气质。

找个稍微乾净点的单间,锁里面。

配合随时上堂作证,和各级堂官讲述目击过程。

跪着讲!

一个字都不许错!

否则,焦头烂额的堂官,说不定会赏你一顿板子。

教训这个缺心眼的倒霉货。

以上,大清百姓都懂。

所以,惨案发生足足一个时辰后。

才有一艘官船路过,发现,然后火速报告了浒墅钞关监督。

监督立即把消息转告了附近的八旗兵。

副都统海儿哈一听,兹事体大。

带一队骑兵沿着运河查看,目睹了现场后。

不顾大雨地滑,纵马狂奔入城。

一路闯进了巡抚衙门,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

事后,李郁从巡抚衙门的一位热心小吏那听说了事情的全过程。

他对百姓的回避倒不意外。

不过,对清廷官吏的反应很感兴趣。

没有推诿,没有敷衍。

而是一级级的,逐层上报。

那位报信的副都统,损了两匹战马,路滑折了马蹄。

还有一名骑兵,白茫茫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河。

冲进了河里,直接被河水冲走了。

而即刻,一个营的绿营兵就冒雨出城。

沿着大运河上下,来回的捞人,寻找证据。

每隔2个时辰,就轮换一个营。

清军军制,绿营兵一个营,大致在500人左右。

虽然战斗力稀碎,然而还是听话的。

连续数日的大搜捕,绿营兵病倒100多人,失踪死亡20馀人。

一无所获!

更糟糕的是,因为恶劣天气。

甚至找不到目击者!

这让马忠义大骂,商船的良心都坏透了。

这踏马的可是京杭大运河,来往如梭,白帆如云。

不是京郊野三坡,三天遇不到一个鬼影。

前面几里地就是浒墅关,一年上交50万两税银。

然而,无论他怎麽咒骂,你们快回来。

那些船,也不可能理睬他。

从船主,到水手,都互相告诫了,绝不承认自己在某年某月某日,经过了那一段运河。

没路过,没看见,没有的事。

否认三连!

……

「海儿哈都统,劳烦你带兵,把方圆3里的人都抓来吧。」

「马大人客气了。」

海儿哈是大清的忠臣。

他带领着500骑兵,在附近转悠了几天,成功捉拿了一些百姓。

终于有扛不住刑罚的,招供说出了一条线索。

那天,他在运河边收小网。

曾听到了炮声,看到了几艘船打起来了。

马忠义闻讯赶来:

「那船是什麽模样?船上的人又是什麽打扮?」

「船就是普通的船,运河里天天过。船上人像是奔丧的。」

「什麽?」

「都戴着白孝。」

马忠义一口郁气,上不来。

他扶着墙壁,到屋外透了口气。

「主子,你没事吧?」

「刘路,咱们爷俩在关外打猎的日子,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

「也许,过几个月,咱们又得回关外喽。」

「主子,是因为白莲案吗?」

「是啊。皇上再仁慈,这次也饶不了我们了。」

马忠义脸色的忧伤是真的。

刘路的忠诚,也不掺水分。

他默默的递过手帕:

「主子,没事,奴才陪着你。」

「本官说句犯忌讳的话,关外苦寒,虽说是龙兴之地,可个个都不想待,盼着入关过好日子。」

「奴才倒觉得,关外的人心踏实,不似这江南。」

「你说的对。」

主仆二人,在伞下颇为感慨。

江南虽好,人心太坏。

关外苦寒,可老铁们憨厚啊。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