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4章 落尽千帆,宁波的晚霞(1 / 2)

加入书签

第1434章 落尽千帆,宁波的晚霞~

「藩台大人…学生…学生明白了!…」

「嗯…把茶喝完。」

太阳西斜,暮色浮动金晖,一日就这样将尽。梅园洒落夕光,假山池塘环绕其内,确实美不胜收。然而,施文德没有欣赏美景的心情与胆量。他只是低着头,在布政使王哲面前,小口喝着茶水,既不敢喝的太快失仪,也不敢喝的太慢拖延。书房中就一时沉寂下来,几乎落针可闻。

「东番王国,东番蛮夷的朝贡…浙江市舶司,提点市舶司的中官…嗯…让我想想…」

「眼下众正盈朝,圣人仁善纳谏,想来中官们也不敢胡作非为,乱开朝贡海贸!若是让我查到,一个奏章上去,君子仁人们齐齐发力,必然让这些中官,再掉些白面无须的奸佞脑袋!…」

布政使王哲慢慢饮茶,神情闪动思量。自大明洪武开国以来,藩属国的朝贡,从来都是内廷中官们促成的居多。因为,这种「朝贡」,一向是中官们最渴望的大功绩。中官们只需要对皇帝负责,皇帝见到万邦来朝后「大悦」,中官们自然就会获得权力地位的奖励与封赏!

可这种「朝贡开疆」,在传统认知中,并不一定是士大夫们的「好政绩」,尤其是接纳「与国无益丶毫无瓜葛」的海外朝贡。整个大明士大夫群体,整个大明官僚阶级,自有一套符合「圣人之道」丶符合「朱子理学」丶符合「农本安民」丶以及符合「士大夫利益」的功绩评判标准。

如果不是出了「太宗」丶「宣宗」这两位「雄主」,扶植起强大的中官丶武官势力,成功压制了整个士大夫群体的反对…那郑和七下西洋的「不朽功业」,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而现在,在「英宗」丶「宪宗」丶「今上」三朝的科举选拔下,大明士大夫的群体中,源源不断地涌出着「名臣贤士」,扩大着文官的权利影响。这些文官千百万中人卷出的能力和水平,蛛网丝连的门路关系,已经让大明士大夫群体的力量越发壮大!直到在「今上」弘治一朝,「文官」们终于完全压制了「中官」与「武官」,站在了权力的最高处!

可以说,大明文官体系,这个时代世界上最为复杂积淀的官僚体系,已经形成了群体的意志。通过「学术传承与科考」,通过选拔千万人中最聪明拔尖的丶意识形态相同的那一撮「进士」,文官体系终于在时间的帮助下,完成了对整个大明上下的掌控!

这些科举进士的人精中,随意选出一个,放到五百年后,也一样能一步丶一步的,成为体系中的大人物。而反过来,从五百年后抓一个穿越者,丢在此时的明朝士人里,在如此成熟的明代官僚体系下,却怕是会芥如微尘!

哪怕是把修洛特丢在这里,丢在一个尊贵的宰辅之家,他也未必能出得来头。即使出头了,想要对大明改革些什麽,也几乎毫无可能,想想就会感到绝望…

甚至,就连大明的皇帝,若是能力不够,没有足够的手腕威望,来压服士大夫阶层。那他哪怕杀再多的宰辅大员,也是无用,什麽也做不了。更极端的,就会像两位想要改革的皇帝一样,在整个官僚体系强烈反对的背景下,「溺水许久不治丶落水惊惧而亡」。这其中的真相很难探究,阴谋论的部分也不必延伸。但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徵税改革,都随着皇帝的变故,无疾而终…

「我皇明接受海外朝贡,必须慎之又慎。这种幸进之功,是正人君子所不取的…更何况,海外藩属来朝,在这沿海之地,太容易出乱子。一旦闹出纷扰,我就会成为千夫所指!…这还不是一次就结束,而是每一次藩属来朝,都有风险!…最终,追责到最初接纳丶引荐的官员…」

布政使王哲垂下眼睑,不过片刻,就把其中利弊衡量清楚。一旦接纳朝贡,就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甚至会祸及后人。那麽该如何选择,就再清楚不过了。

「藩台大人…」

片刻后,施文德终于饮完茶水,再次长揖行礼。而布政使王哲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地受了参拜,仍旧有些面无表情。很显然,这是对施文德之前「请教」的「东番朝贡」,所明确给予的「不愉」表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