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9章 我大明以农桑为本,海贸是祸乱天下的源泉!(2 / 2)

加入书签

说到这,布政使王哲面色和缓,拿起桌上的《黎文僖公集》,让只坐了半边椅子的施文德看了看,沉声问道。

「思诚,你可知黎文僖公,与你座师刘时雍公的关系?…」

「学生听刘公提过…曾在龙峰书院就读,以弟子礼侍黎公…」

「不错!黎公与刘公是同乡桑梓,也曾在同一书院就读。刘公虽然自称弟子,但双方可谓是至交。而论起科考出身,黎公是天顺元年丁丑科(1457年)的状元,我是天顺四年庚辰科的进士,刘公是天顺八年甲申科的进士…天顺年间一共只开了三次科考,可谓是半个同年!…」

「而后,刘公先任浙江左布政使,后升转右副都御史,去黄河治水…我从陕西布政使参政,升转浙江右布政使…刘公和我先后主政浙地,又可谓是亲近的同僚!…」

布政使王哲气定神闲,慢悠悠的讲述着其中关联,也再一次,为海商家族出身的施文德,展露出一条官场上层的缝隙。

只可惜,施文德一脸茫然,不知道这些关系意味着什麽,更不知道,王哲为何要和他说这些旧事。他也更没有那种政治生物的敏锐,来借着名义上刘大夏「门生」的关系,用士大夫阶层认可的方式,抓紧连上布政使王哲的「蛛网」。

「黎公一生清廉,寡与人合。从不崇尚流俗,也不行任何奢侈。他教授夫子的仁义之道,不仅让刘公敬佩行弟子礼,更是当今圣上的老师。前年,黎公逝世,吊唁的弟子门生故旧,有数百人,多是淳淳君子…」

「而刘公清介忠直,一如黎公。他更敢作敢为,能干能为,真让人敬佩又自惭啊!眼下,刘公不辞劳苦,不畏艰难,前往河南,修浚治理黄河水患,若是能够功成…必为一代名臣的典范!…」

布政使王哲悠悠说了片刻,看到施文德恍惚无觉,暗暗摇了摇头。这毕竟只是个海商子弟,无人点拨,也不可能在官场走出多远。他不再绕更多的弯,把手从书上移开,关上了留给施文德的门缝,直接奔入正题道。

「思诚,你可知晓…你座师刘公年轻时,在兵部担任主事,曾做下一件惊天大事?让整个士林,都为之敬佩叫好,视为年轻士人的风骨与翘楚!…」

「啊!学生…学生…不知…」

「嗯…这一件大事,是天顺八年,刘公刚刚录为进士,在兵部任郎中…英宗被中官进了谗言,想要重现三保太监旧事,重新派宝船下西洋…于是,有中官奉旨,去兵部调取三保太监的西洋水程与海图…而刘公抢先一步,藏匿海图,受了三天杖责都没开口。后来更是言毁之,彻底绝了英宗下西洋的念头!…」

「永乐宣德年间,三保太监七下西洋,费钱谷数十万,军民死者亦以万计!这可谓是永乐宣德年间的第一弊政!兵部工部巨额亏空,工匠民夫不堪其扰。而庞大的宝船队一旦建成,年年维护的费用,常常费银数万两!」

「更不用说,宝船一旦出海,军民奔波海上,疫疾亡故,埋骨蛮夷之地…大违圣人仁义之道,令人闻之落泪!」

「可宝船出海,能所带回的,又是什麽呢?不过珍宝珠玩丶香料玛瑙,或许还有黄金白银…前者以奢靡毒害士风,引皇帝流连贪欲,背离夫子的教诲…后者流入内库,支撑皇帝大兴奢靡,甚至对边疆与海外动兵…」

说到这一段整个大明士大夫阶层,都早已板上钉钉的,对「郑和下西洋」的弊政评价,布政使王哲犹自有些感慨!

前六次下西洋,是明太宗朱棣,这个篡夺侄子皇位,大违儒家仁义道德的「恶君」所为。士大夫们反抗过,许多都被杀了九族十族,最后也只能无可奈何。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都已经是宣德年间了,竟然还没有仁人君子,能够站出来劝阻。以至于「弊政」再现,实在是让人叹息!

好在,宣德年间,裁撤了年年巨额亏空的奴儿干都司。而三保太监,也死在了宣德八年的天竺海岸。等到宣德十年一过,明宣宗驾崩,这些劳师远征丶徒劳无益的举措,都在士大夫们的劝阻下停止!

而强盛一时,曾经七下西洋丶建奴儿干都司丶出兵征安南的中官势力,也就此被文官体系逐渐压制下来,慢慢远离了朝堂大政方针的制定。这里面文官与中官的斗争,以文官体系的胜利结束,也彻底掩盖了背后看不见的腥风血雨…

「思诚,你可知晓,刘公为何要藏毁西洋海图?而整个士林,又为何会赞赏刘公的品德,敬佩刘公的仁心?」

「啊!这…学生不知,请藩台大人指点!」

施文德再次额头冒汗,已经听出了藩台的言外之意。对于这次拜访的目的,他顿时觉得悬了…可布政使王哲,却没给他思量的机会。他浑身正气,声如洪钟,看着施文德的脸,一字一句的喝道。

「那是因为…我大明人口万万,是幅员万里的大国!要维系这样的大国,要维系天下的安宁,必须以劝课农桑为根本,以平息兵事为要点!而海贸,就是祸乱天下的源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