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威不可测(2 / 2)
「想来,臣为陛下折个中倒也不错。」
「哈哈哈哈。」曹睿笑了起来:「华太尉直言直语,真快士也!」
其实三公这个职位,务虚的成分远比务实要来的多得多。
前汉之时,三公除了名义上统领九卿丶以及坐而论道之外,还能作为朝廷中的顶级大员,可以替皇帝做些「事情」。
比如什麽日食啦丶地震啦丶哪里有灾异啦。
大臣们就会纷纷上表,说朝廷执政做的不好。皇帝像模像样的应承一番,然后将一个三公撵回家里去。
三公更是一种政治地位的代表,可以开府丶徵辟,可以名正言顺的向朝廷举荐高级官员,甚至有辅政之义。
但在曹丕称帝之后,却做了不少变化。
魏帝国的尚书台,是由曹操魏王国的尚书台演变来的,而非延续了汉朝的尚书台。
曹操以魏国统领天下重事,魏国的尚书台自然夺走了汉朝尚书台的功能。汉朝的尚书台都没用了,汉朝的九卿就更是摆设而已。
当先帝曹丕的友人们,比如陈群司马懿这些,统统进入了大魏的尚书台之后,尚书台的权责愈加的重要起来,将三公和九卿的实际之权也夺了许多。
说到底,华歆现在并无多少正事可做!加上当今皇帝又是个喜欢在皇宫里丶找辅臣和侍中们搞密室政治的,基本不怎麽向三公谘询。
曹睿也自然能体会到华歆的些许心态。
曹睿点了点头:「太尉刚刚说要为太傅和司徒折个中,朕其实已经体会到太尉的一片苦心了。」
「钟太傅是希望恢复古代肉刑丶从而减免死刑丶惩戒犯罪。」
「王司徒是不希望恢复肉刑,而是以对百姓表面上更温和的方式治律,这也是和王司徒之前在大理时丶一贯的理念相符。」
「若是太尉能折个中,那确实善莫大焉。」
华歆连连点头:「以老臣之见,他们两人争论不休,其实都是显得有些偏颇了。」
「所谓惩前毖后也好丶杀一儆百也罢,负责执行和调和的,其实都是朝廷罢了。臣就这样与陛下说,若是犯死罪的人多了丶那麽就多赦免一些好了,何必再将肉刑捧出来呢?」
「臣出门前,乃是又读了一遍《左传·昭公六年》的。」
听闻华歆所言,下首坐着的刘劭丶卢毓丶桓范三人,则是一并同时看向了皇帝。
曹睿闻言也开始思考起来。
在这个时代,不读经丶不学经的话,基本是连话都说不明白的。
汉魏时期的五经,其实就如后世之人惯用的成语一般。就像如果要解释面对敌军攻来复杂而又恐惧丶惊慌至极不知所措的心情,只需要用四个字『草木皆兵』就够了。
刚刚华歆提到的《左传·昭公六年》,说的乃是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晋国的叔向致信予以谴责,信中说到:「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虽然叔向这个说法,背景是相当早期版本的法制了,但其根本意思是说,如果当权者把法律写的太过明白丶则百姓就不会害怕当权者了,而是会害怕法律。
若说博览群书,曹睿倒还真不至于。但五经丶左传这些必学的书籍,曹睿还是精通的。
华歆的话,曹睿想了几瞬,就立马明白了华歆的意思。
曹睿肃容看向华歆:「太尉的意思是说,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华歆反覆回味了几遍皇帝的话,缓缓点头说道:「臣方才是就肉刑和死刑所论及的,因此陛下所说的『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也应当限于死刑本身。」
「其馀寻常罪名,并不涉及进来。」
曹睿明白华歆的意思。并不是不要法治,而是在最关键的丶为死刑定罪的区间,由朝廷自由裁量的权限大一些。
果然是当年为曹操,在汉献帝的皇宫中亲手将伏皇后亲手『牵』出来的人。
做黑手做惯了的。
曹睿颔首:「太尉这是彻底和朕想到一起去了。朕现在给太尉一个保证,稍后朕会下令中书和尚书台,共同辅助太尉来做修律的事情。」
华歆刚刚要说话,却被曹睿拦住了。
曹睿问道:「那麽太尉也要给朕一个保证,要把这件事办的漂漂亮亮的。」
华歆笑着说道:「臣毕竟已经七十岁了,大体方向臣自然能为陛下把控,但具体琐事,还是要年轻些的臣子来负责的。」
华歆指了指旁边坐着的三人:「臣看这三人,都是能为国家做事的贤臣。」(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