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章 职衔调整(1 / 2)

加入书签

第126章 职衔调整

入夜,整个挂车大营都在紧张的忙碌着。

虽然皇帝于明日返回寿春,但皇帝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走这麽简单。

转运军资丶押送俘虏丶携带伤兵,这三项事情就足够耗费精力的了。

就伤兵一事来说,此前战中魏军约死伤一万五千左右。

其中步兵伤者有三千馀丶死者也有七千左右。而五千骑兵中有伤者约两千丶死者也有三千。

伤员自然要带回寿春去照顾,而如此数量庞大的战死的兵士,自然也要统统带回寿春安葬。不过好在现在正值冬季,运回寿春也不会中途腐坏。若是夏季动兵,就只能就地掩埋了。

至于吴军兵士嘛,就没那麽好运了,只能就地批量掩埋,甚至连块碑都混不上,这也是战争残酷的现实之一。

转运军资倒也好说。从吴军处缴获的粮草丶铠甲丶兵器丶军资等等,装车带回寿春即可,魏军此时又不缺车辆载具。

而最麻烦的事情就是押送俘虏。

吴军俘虏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从挂车到寿春近四百里路远,不仅要保证其健康到达,也要保证吴军俘虏不在途中叛变丶闹事丶停滞不动。总的来说,是一项管理学上的大工程。

既然要押运解除了武装的五万俘虏,负责押运的魏军军卒自然也不会数量太少。此次押送俘虏回寿春,动用的兵力正是满宠剩下的一万人丶以及来自中军和边军的共一万骑。

一万步兵丶一万骑兵,押运五万人绰绰有馀了。而且还达到了撤离部分军队丶减少前线压力的作用。

不过,当曹睿在帐中阅览文书,思考着明日返程后的种种事情时,散骑侍郎夏侯玄从帐外进来,送来了一份表文。

夏侯玄躬身行礼后说道:「禀陛下,青州刺史王凌有表上奏陛下。」

曹睿头都没抬,不经意的说道:「放在桌案上吧。王凌回来挂车大营了?」

夏侯玄慢慢走上前将表文放下后,恭敬答道:「陛下,王凌得知明日陛下即将返回寿春,今日下午便回营了。」

曹睿放下手中的文书,将王凌的表文打开看了片刻,竟微微的摇了摇头。

王凌此表不是表功丶也不是呈报他对接下来用兵的看法,而是要弹劾满宠。

用王凌表文中的话来说,满宠用兵无能丶为国家先后丧了许多兵士,理应依据国法军法给他撤职。

曹睿知道王凌是个可用之才丶满宠也是当下难得稳妥的资历大将。满宠作战中损兵折将,正是其部承担了战略任务的缘故。

无论是王凌还是满宠,曹睿不仅不会处罚,还会进一步的重用他们。

本来在此次南征的军中只有曹休找贾逵的麻烦,但王凌为何找满宠的麻烦,曹睿一时还找不到原因,也毫无兴趣去搞清楚两人的恩怨。

既然对于王凌表文中所反应的问题,曹睿并不想管,那麽适当的拖上一拖还是可以的。

曹睿抬头看向夏侯玄:「太初,你去王凌营中宣朕的口谕,就说朕看到了,奖惩之事待朕回洛阳丶此战完结之后再论。」

夏侯玄领命而去。

其实魏国朝堂之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派系,或显性或隐性,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建安年间的拥汉派和拥曹派丶曹丕一党和曹植一党丶颍川士人和河北士人丶宗亲将领和外姓将领……各类派系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没有到党争的地步,却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家运行。

想到这里,曹睿派侍卫将曹真和司马懿二人唤到自己帐中。

曹真和司马懿当然也没睡,就算睡了的话,听闻皇帝召唤之后,该过来还是要过来的。

二人行礼之后坐定,曹睿直截了当的问道:「此战之中,各将领丶刺史丶太守纷纷统兵,军制混乱,朕有意统一制度,大将军和司空,卿二人有何看法?」

曹真和司马懿显然还没反应过来。不是明天就要回寿春了吗?此时为何抛出如此大的话题来讨论?

曹真轻咳一声:「陛下,此间战事尚未了结,制度之事应该战后再论。」

曹睿说道:「朕知道要战后再论。不过现在是战时,借着朕还在东南丶还在寿春,朕就想把此事给办了。」

「先不论中军,就拿这次用兵的外军和州郡兵来说。」

「外军在大司马之下,统兵的各位将军职衔各异,有都尉丶校尉丶偏将军丶裨将军,还有几个中郎将。虽说都是两千石,位阶也有细微的差异,但在战时统兵多少,却完全只凭上级指派。」

「如此多的职位,能不能简化一下?都尉和校尉有什麽根本差别吗?中郎将和将军有什麽根本差别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