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1 / 2)

加入书签

地跪下道:“陛下,臣冤枉。”

李隆基斥责道:“闭嘴,别吵。”

他还想听天幕接下来怎么说,并不想被李林甫干扰。

先前有空问责太子,是因为天幕在播放画面,并没有讲解,不会漏掉重要的内容没有听到。现在不同了,天幕还在滔滔不绝,他可不想错过一个字。

天幕的声音并没有停顿,继续讲解。

【武惠妃的儿子是李琩,就是杨贵妃的前夫。其实李琩不见得比废太子李瑛差,也不见得比唐肃宗李亨差。

张九龄当初若是答应就好了,不至于遭受陷害,相位不保,不能再为国效力,守护这太平盛世。

有张九龄在朝堂上,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安史之乱了。相比李瑛这个太子,还是留住一位贤相比较好。】

李瑛心中万马奔腾。

张九龄:“……”他若是答应,他就不叫张九龄。

李隆基:“……”就因为武惠妃和他奶奶武则天是同宗,他就绝不可能立武惠妃为后,立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

询问张九龄的意见,只是敷衍武惠妃罢了。

【张九龄当初若是答应,不管事情成与不成,都不会把武惠妃得罪的死死的,在皇帝已经有昏聩倾向的情况下,官位起码能保住,能够继续为百姓谋福祉。

可惜没有如果。

自西汉以后,古人奉行的是“君为臣纲”,参与废立太子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张九龄是不会做的,而这么做的李林甫没做过多少伤害百姓的事,却因为这个被定位为奸臣,陷害张九龄,除去朝中比他能力强的同僚都是次要的了。

张九龄因为这种原因罢相实在是让人痛心,却也无可奈何。

同样的遗憾也发生在汉景帝的妃子栗姬身上,她当初若是答应和长公主结为亲家,她的儿子刘荣也不至于那么快被废,说不定还能多苟一苟。哪怕最后被废,那也是自己作的死,怨不得别人。

长公主和栗姬谈不拢,转头就找到了刘彻的母亲,谈妥儿女亲事后大力扶持刘彻当上太子。刘彻能当上太子,虽说是自己争气,但长公主的帮助也至关重要。

武惠妃和张九龄谈不成,转头就找上了自身有能力的李林甫。李林甫得武惠妃帮助当上了丞相,为武惠妃的儿子李琩美言,对二人来说简直是互惠互利的买卖。

两人合作以谋反罪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李隆基偏听偏信,将三子全部诛杀。】

天幕在说这几段话的时候,画面也随之变化。

讲到张九龄为百姓谋福祉时,播放的是百姓安居乐业,城镇繁荣的景象;讲到张九龄被罢相时,播放的是李隆基一脸畅快的表情,张九龄黯然神伤,李林甫和武惠妃小人得志的嘴脸。

而讲到栗姬时,画面并没有跳到西汉,而是武惠妃与李林甫谋划构陷张九龄和太子等人的种种细节。

汉景帝刘启虽然知道了当时的真相,但是从后世的评价来看,刘彻登基确实比刘荣登基要好,也就不想追究刘嫖和王娡的罪过了。

唐玄宗李隆基看到天幕上的种种,捏紧了拳头。

他之前还以为李林甫是位难得的对他胃口的能臣,现在看来是他瞎了眼。

李林甫才华是有,但人品实在是太差了。

天幕上所展示的李林甫陷害人的手段,不像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做得出来的,哦,李林甫就没读过几本书,理解了。

他不由得想到了牛仙客。

张九龄说的对,牛仙客没文化,不能当大官。之前他还反对张九龄的观点,现在十分的认同这一观点。就像李林甫这样,以李林甫的文化程度,不能当丞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