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西班牙的决定和勘探队的发现(2 / 2)

加入书签

「现在我们勘探的情况也确实如此。

「现在黄河最下游的河堤,情况都不算特别的恶劣,还能继续使用很久。

「但是开封段的河堤已经太大了,继续修筑的成本越来越高,未来溃堤肯定是在这片区域。

「只有将黑龙江的水引到洛阳附近,直接让黑龙江水与黄河水合二为一,才能彻底解决冲沙用水来源的问题。

「黄河汛期,用黑龙江水稀释黄河水,降低泥沙与水的比例,加大河水流速,降低沉淀下来的泥沙量。

「枯水期继续放黑龙江水,冲走黄河寻去沉淀下来的泥沙。

「三江泽水库和引黑水入关的工程一旦建成了,未来黄河就不会再是一条地上河,黄河的河道也可以正常通航。

「我们甚至可以让直接让黄河走大运河入海。

「只要送进大运河里面的水量足够大,沉淀下来的泥沙堆高河床的速度,就会小于河水自然下切的速度。

「那样河道自然就能长期稳定了。」

李宝柱听到半截就完全明白了,听完之后有些出神的念叨说:

「这样真的能根治黄河……这样三江水库和引黑水入关的工程,就真的不得不做了啊……」

汪莱这时候又叹了口气:

「其实长江水更多,距离洛阳和开封也更近,但是湖北山脉和地势过于崎岖,不适合修建河堤形成超级运河。

「关键是没有地方建设大型湖泊,没有办法积蓄足够多的水量,也就没办法在枯水期持续放水。

「除非是把整个重庆府都变成湖,但单纯移民的成本就比封闭三江泽高太多了。

「相比于淹没重庆,还是淹没三江泽,更加容易接受一点。」

李宝柱想了想说:

「我觉得也是可以试试的,长江水量比其他河流大多了,就算是枯水期的流量,也未必比黑龙江的平均流量小。

「而且,长江中游,三峡地区,天然就适合建设水电站。

「三峡以上,重庆地区海拔将近三百米,出了三峡进入湖北,海拔就只剩下几十米了。

「我觉得可以申请安排人手去勘探一下,评估在当地建设水电站的可能性,评估引江水顺流去河南并进入大运河的可能性。

「如果可行的话,那黑龙江水就不必引到河南了,直接在顺天府进入大运河,然后在天津入海就行了。

「这样还有机会在京师附近建设效率更高的水电站。」

汪莱也考虑了几秒钟:

「行,这申请你写吧,我就不掺和三峡的事儿了,黄河和三江泽大湖的事情,我这辈子能做成了就值了。」

李宝柱提醒说:

「万一老师下定决心,要把重庆地区淹没,用来蓄水供应中原呢?」

汪莱直接摇头摆手:

「不可能……应该说,就算是用重庆蓄水成湖,也最多只是用来发电和防洪,根本没办法供应黄河冲沙的需求。

「出川之路我们都清楚,那地方的山峦太过崎岖了,没办法像东北一样,修筑河堤导引水流。

「最多是把汉水上游引入中原,但是这个水量就比黑龙江差太多了。

「虽然黑龙江比长江远得多,但是引外来水流冲沙的实现难度,却又比长江要低得多。

「我可以在你的方案上签字,表示赞成和支持在三峡建设水电站。

「因为黑龙江水引入中原冲沙,能用来发电的就非常有限了,还要另外建设足够大规模的发电站。」

李宝柱稍微有点遗憾的说:

「那好吧,我自己写方案,回头找师兄签名。」

与此同时,黄淮治理勘探队的上游小组,也已经深入了陕西内陆。

上下游小组的任务不太一样。

下游主要是勘察测量黄河河道和大堤,以及淮河和洪泽湖的河道以及大堤的情况,主要目的是在河湖本身。

上游小组就是分析黄河泥沙的来源,在黄河周围的环境。

他们看着黄河在黄土之中蜿蜒流淌,看到大量的黄土跌入黄河河道之中,随着水流奔向下游。

他们发现,有树丶有草的地方,落入河道中的泥沙会相对减少。

所以植树种草能减少黄河的泥沙,这是宋朝人就已经发现的道理,现在的勘探队伍也能意识到这一点。

但是黄土高原上的居民也要生活,需要柴火做饭取暖,需要草料喂养牛羊。

所以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山坡都是光秃秃的。

现在整个高原上,只有筑坝淤田的地方,不但能把土留在原地,还能让流过的水流变清。

勘探队伍自然也会直接记录下来。

另一边,水部和北方工程公司,共同组织的三江泽工程勘探队,也陆续出发去了东北。

三江泽工程勘探队也分成了两个小组。

辽东小组顺着辽河平原北上,测量从辽河上游到松花江上游河谷之间,总体海拔最低的连接线路。

如果让三江湖水自然南流进入渤海,这个最低线路就是未来的最佳河道路线。

同时确认松花江上游河道和周围河谷沼泽的海拔数据,确认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分水岭的位置和高度。

在一个团的卫兵护卫下,辽东小组在东北的沼泽地里面来回折腾了几个月,在秋天到来之前终于得到了想要的主要数据。

松花江上游河谷沼泽非常平坦,最低点的海拔高度在125米左右,松花江和辽河分水岭的海拔140米左右。

也就是说,三江泽大湖的水面海拔超过125米,松花江上游河谷沼泽也会开始变成湖泊。

这个湖泊的蓄水高度要超过15米以上,才能让河水自然而然的向南流淌。

不过这个分水岭不是岩石山脉,而是泥土组成的地势较高的区域,周围的地势变化都非常的舒缓。

勘探队伍简单测算之后判断,只要挖掘一条长度150公里左右,局部最大深度20米,总体平均深度10米左右的运河,就能避免松花江河谷沼泽蓄水成湖。

也能让三江泽大湖水面在125米的时候就开始向南流淌,不需要蓄水到140米。

三江泽工程勘探队的主队,也就是三江泽小组,由海军护送,乘坐海船前往奴儿干都司故地。

首先在黑龙江入海口留下人员和设备,开始检测黑龙江的河口流量。

大部分人员乘船顺着黑龙江干流逆流而上。

测量黑龙江主干流丶两岸山脉丶三江泽平原丶兴凯湖平原丶松花江进入三江泽后的干流,这些地区的详细海拔数据。

这个勘探队的负责人,也是朱简烜的两个弟子,也带着六十二个学徒打下手,由一个团的护卫陪同保护和配合。

大明工程院还把最近实验成功的热气球给他们带上了,方便他们寻找三江泽周围山脉和峡谷的最低点。

他们的勘探结果,直接决定了三江泽大湖工程,到底有没有基本的可行性。

赵凯一行人来的路上,就不断地感慨汪莱这设想太大胆了,直接搞出一个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人工湖。

这一行人同样在三江泽周围转悠了小半年,最终得出的数据与当初的预估相差不大。

三江泽最西南端海拔最高,达到了八十到九十米之间。

东北端海拔最低,有一部分河谷地区的高度只有不不到三十米。

整个谷地平原的总体平均数据在六十米左右。

三江泽周围的山脉确实足够高大,绝大部分都在三百米以上。

除了肯定要修建大坝的南北两个出口之外,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有地势比较低矮的山谷。

最低的是黑龙江下游一条小支流所在的山谷,出口的海拔高度只有100米。

不过这条山谷入口非常狭窄,河道两侧也都是高山,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土石坝封闭。

所以单纯看地理环境,汪莱的三江泽大湖设想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如果蓄水海拔不超过130米,只需要修建三道简单的土石坝,将这三个出口河谷全部封死。

再将另一个海拔130米左右的山谷封死,就能蓄水到155米。

如果不准备在这些地方修建水电站,也不需要用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这种水坝的建设成本都不算高。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