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1章 锡兰和苏伊士(1 / 2)

加入书签

第221章 锡兰和苏伊士

朱简烜安排好东北的勘探计划,觉得今天不能继续讨论更多的事情了:

「好了,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吧。

「大家回去之后,先把部门机构调整好,把今天讨论的事情落实下来,把中央朝廷日常的事务接过来。

「我最近这些天都会在文华殿办公,有紧急的事情可以直接来找我。」

一众官员立刻起身,对着朱简烜一起躬身行礼,然后慢慢的退出了大殿。

重新组建起来的大明朝廷迅速忙碌起来了。

光是部门调整都需要很长时间,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朱简烜确认,很多官方文件需要朱简烜用印。

文华殿是距离各部衙门最近的宫殿,也是距离内阁最近的宫殿。

朱简烜就直接住在这里了。

随时处理各部衙门的问题。

现在的这种忙碌是大部分官员都乐意的,因为这个过程不但是权力整合的过程,也是集体全面升迁的过程。

在中央层面,吴国官员直接成了大明中央朝廷官员,大部分都是连跳四级。

地方官员的升迁规模和幅度也非常大。

原吴国攻占的海外地区,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地方官员,所以没有大规模设立省份,大部分都是司卫所军官。

吴国接收的原清国通知地区,省级以上的官员全部被罢免了。

现在这些省级衙门清空的省份,以及海外和东北新设立的省份,全部都要重新组建三司衙门。

这是数不清有多少缺了。

就算是把吴国州县官员全升到省衙门也不够。

吴国毕竟只是一个只有数百万人的小国,官僚体系的规模最多能撑起一个省。

但是朱简烜还故意同时开了一堆三司衙门。

就是为了吸纳一批原大明朝廷的中层官僚和地方中上层官僚。

原本在四品和五品这个档的次的中央朝廷官员,以及应天府之外的地方官员,大部分都是干涉不了朝廷顶层事务的。

所以易储政变和应天府民变与他们无关。

现在重建的朝廷,给他们发一批额外的晋升机会,可以将他们纳入新的既得利益群体。

朝廷和地方的局势才能真正稳固下来。

南方原有从三品布政使司参政,现在有机会直接到北方当布政使。

虽然单纯品级看上去是升了一级,但新朝廷的布政使和参政全部降了一级,实际上就是连升两级。

佐贰官直接调到异地去做主官,这是以往只有宠臣才有的待遇。

南方原本正四品的知府,有机会直接到海外或者东北当布政使,只看品级是连升两级,实际效果是四级。

这是因为迭了一个海外的福利,直接大发利市了。

三司衙门下属的参政丶参议也都发了一大批,大量的南方官员被调到了北方和外地。

朱简烜基本没有直接干涉这个选人过程,因为本来就不熟悉这些人谁是谁。

新组建的吏部衙门官员,也不知道这些人具体是什麽情况。

只能根据以往的考核数据,结合官员的籍贯和来筛选,实际上有种随机选人升值的感觉。

姚鼐为首的内阁成员,带着新吏部的官员,来请示一下朱简烜的意见。

朱简烜还真的给了他们一个筛选要求:

「到北方和海外的新三司衙门当官的人,以及全天下所有的新官吏,本人和家庭都不得拥有任何工厂和商行的股份。

「南方原有的官员,已经拥有工厂和商行股份的,未来也不得直接参与经营,股份转卖出去之前只平调,不晋升。」

崇祯朝以前的时候,大明朝廷的官员是不得经商的,因为商人的户籍直接没有办法当官。

但是很多官员会暗中持股,通过家人或者仆人持股分红。

崇祯朝以后,给了工匠和商人科举的机会,实际上放开了对官员经商的限制。

以至于朝廷上逐渐出现了很多商人身份的官僚。

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官僚也越来越多,到了最近这几年,已经开始能够影响朝政了。

朱简烜趁着中央朝廷重组,趁着地方经济危机的机会,把这个口子再次卡死。

姚鼐和吏部的官员是也没有任何意见,他们本来就不是商人,吴国的官僚全部都是职业官僚,都是与商人无关的。

他们也都完全站在朱简烜这一侧,同时也真的觉得官员就不该经商,拉低官员的形象和地位。

两人听了朱简烜的吩咐之后,马上就按照要求去办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明朝廷最关键的机构,内阁的手续最先办完。

段玉裁拿到了内阁大学士的正式任命,同时还有大明皇帝和皇太子安排的全权外交特使身份。

然后选了个吉利日期,带上大明皇帝和皇太子的书信,大明朝廷的正式文书,前往天津乘坐蒸汽帆船前往西班牙。

同行的还有一批前往美国的信使,通知美国方面的大臣知道大明本土发生了什麽。

此次出行的船只,有四艘一千五百吨级的北河改进型的钢制战舰,八艘吨位相当的传统木壳常规蒸汽明轮帆船。

这支舰队的提督是纳尔逊,纳尔逊已经由最初的临时舰长,晋升到正式的战列舰队提督了。

船队从天津出海南下,绕过山东半岛,在舟山补给之后继续南下。

出南海,过马六甲,在锡兰岛停靠。

在北美战争期间,锡兰岛上的西部沿海地区,属于荷兰殖民地。

但此时的荷兰早就已经日薄西山,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资源,没有能力占领整个岛屿。

当地土着建立的政权「康提王国」仍然占据着岛屿上的大部分土地。

在荷兰人之前,葡萄牙人从十六世纪开始侵占锡兰岛。

康提王国长期反抗葡萄牙人的入侵,也让当初的葡萄牙始终未能占据全岛。

但是康提王国也没有能力赶走葡萄牙人。

后来康提王国尝试与荷兰人合作,在荷兰人的协助下击退了葡萄牙人。

但是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荷兰人赶走葡萄牙人之后自己留下来了,在岛屿沿海地区占领了大量土地。

在原有的历史上,康提王国在十八世纪末期,与英国人合作赶走了僵持在岛上的荷兰人。

英国人同样来了之后也不想走了,而且英国人比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更加凶狠。

英国人在1796年2月15日占领占领科伦坡后,不断进攻并控制了整个锡兰岛,彻底征服了康提王国。

但是,葡萄牙丶荷兰丶英国,都不是最早干预锡兰的外来国家。

在他们之前更早的是大明。

郑和下西洋访问锡兰的时候,锡兰权臣亚烈苦奈儿意图抢劫郑和船队,被郑和率军活捉,送去了大明审判。

亚烈苦奈儿当时的政敌,耶巴那乃贤趁机夺取王位,接受大明的册封成为锡兰山国王。

耶巴那乃贤建立的科提王国,后来逐步统一了整个锡兰岛。

直到葡萄牙人到来,击溃了科提王国主体,扶植了一个傀儡国王,并让傀儡国王立下遗嘱,死后将整个国家赠送给葡萄牙。

但科提王国的官员和百姓们并不接受,直接分裂成了三个国家持续与葡萄牙人对抗。

另外两个王国陆续崩溃,最后剩下的就是康提王国。

现在这个这个康提王国的君主,仍然是当初大明册封的锡兰山国王的后代。

朱简烜成为尼德兰国王之后,同时是荷兰人和锡兰人的君主了,那自然要去岛上「主持公道」了。

吴国首先从大明本土移民中分了一个卫,到锡兰岛上实际控制局势。

要求荷兰-尼德兰执政放弃锡兰的统治权。

同时改封康提王国国王锡兰左卫指挥使,将原本名义上的外藩变成了事实上的内藩。

锡兰右卫指挥使继续管理岛屿内陆的土地,以及岛屿上的全部土着居民,原有的土着居民可以在全岛自由生活。

尼德兰人也是大明吴王的子民,所以锡兰岛的荷兰人不会被驱逐,仍然可以继续正常的经营。

朱简烜还任命尼德兰的原锡兰总督为锡兰右卫指挥使,管理岛上的尼德兰人。

原本荷兰统治的沿海地区,以及岛屿上的所有大明人,由大明吴国锡兰都指挥使管辖。

大明和大部分中央帝国朝廷类似,对于各族杂居地方的管理通常是按人分的。

事情涉及的人是内藩外藩的族人,就通常就会让内外藩国君主去管理,如果是大明人就由大明的官去管理。

但是,当地地位最高的官员,还是大明朝廷任命的官员。

大明的官员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要求这些地方低级内藩头目配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