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67 章 167(2 / 2)

加入书签

这件事朱佑樘知道,但是他解释,“你母后不过是嫉妒乳母,她是太爱你了才这般。”

朱厚照也不拆台,有没有母爱他自己是最清楚的,从小到大,她关心过自己几次?

她只会关心舅舅家是不是又被人欺负了,舅舅侄儿们过的好不好。

【朱佑樘】:她只是作为母亲的失落罢了。

看见粉丝顶着朱佑樘的名字给张皇后开脱别说特别有代入感,像极了恋爱脑的男人。

乐瑶最讨厌的就是恋爱脑,什么为了爱家国天下,三界苍生都不管了,一切都为了两个人的爱。

【实际上,若是张氏多陪伴陪伴朱厚照,朱厚照怎会如此依赖乳母。

别说她是皇后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这又不是大清。

何况,大明这后宫就平常人家,朱佑樘的老丈母娘都能来去自如,张皇后还不能抽空多看看朱厚照。】

朱佑樘再次哑口无言。

【朱佑樘】:可能……我们之间的爱容不下第三个人。

【路人甲】:你们之间的人有点多吧,你两个小舅子,你丈母娘老丈人,还有前夫哥,还有七大姑八大姨。

看出来,粉丝路人甲也挺讨厌朱佑樘。

朱佑樘……

【后来张皇后因为盐引之事再次和朱厚照进入冷战,只因朱厚照不在纵容她两个弟弟。

之前咱们说过,张家那两个胡作非为的败家子,仗着朱佑樘是他们姐夫,觉的这天下就是他们张家的,真是一人得道,全家升天。

可惜朱厚照不是他那个恋爱脑糊涂爹,他还知道自己是个皇帝,而不单是张家的外甥。】

听神迹如此斥责自己,朱佑樘一下白了脸庞,他是对两个小舅子纵容了些,但……

【要说张皇后真是张家的好女儿,但她却忘了自己还是一国之母,只知家里的利益却于国家不顾,这样的人根本不配为皇后。

而明孝宗朱佑樘还自称明君,拿着天下百姓的钱来养他老丈人一家,无能昏君。】

之前单说朱佑樘的时候,乐瑶还给他面子,但说到这是真气的不行了。

【路人甲】:这算不算挪用公款,带头贪.污。

【路人甲】:一国之君,带头中饱私囊。

路人甲犀利评价。

朱佑樘的脸又白了一分,他只是对他们好一点,但也没有太过分吧?

而他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传到天幕。

【明朝第一外戚,好一点?再好一点,这江山得改姓。

之前咱也说过,就不在重复了,想不起来的可以回去查查,到底张家贪墨了多少。】

“父皇,神迹

都说了(),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还舅舅们清白。”朱厚照请求。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连神迹都发话了,朱佑樘自然要查,天命难违。

【但张皇后也不是和自家儿子完全闹掰,主要朝堂有人参她两个弟弟,她便会为了弟弟求朱厚照,当真好姐姐,也不管朱厚照如此会不会被扣上昏君的帽子。

只管弟弟死活,不管儿子名声。】

“我怎么感觉这小兔崽子,其实也没那么坏。”朱高煦想收回方才的话,没想到竟然真有反转。

【而且查了这么资料,却不见任何张皇后对朱厚照的劝阻,反倒是有太皇太后和官员们对朱厚照劝阻。

想想也是,张皇后劝阻什么,劝他儿子不给张家钱么?

即便如此,朱厚照对张皇后还是关心的,南巡的时候会会派人回去问张皇后的起居,但朱厚照病重的时候张皇后却不肯来见。】

【路人甲】:还有一点,正德十四年,就是朱厚照落水那一样,张皇后就跟未来皇帝兴王一家献好,然后朱厚照就落水了,就这么巧?

听到此处,朱佑樘瞳孔明显震动,“不可能,这不可能。”

*

永乐年

“这小子怕真不是亲生的,张氏狠毒啊。”朱高煦立马脑补了张皇后怎么把朱厚照害死的。

“二哥,不对吧,害死朱厚照有什么好处,不是失去靠山了?”朱高燧觉的张氏不会那么傻,有朱厚照在,起码她还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但是换了其他藩王,她还能有此特权?

“她满心都是她弟弟,那小兔崽子不听话,自然要换。”朱高煦分析张氏心里。

朱高燧觉的也有道理。

*

“明朝的故事不带重样的,不像咱们宋朝,怂的千篇一律。”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路人甲】:还有一个疑点,他们母子二人关系都僵化到这个地步,朱厚照临死的遗言还把家国交给张氏?

路人甲把明武宗朱厚照的遗言以弹幕的形式打在天幕上。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明史武宗本纪》1

粉丝路人甲化身为侦探了,他就觉的朱厚照死的太蹊跷了,掉水后医治不了死了。

死前还说这样的话,咋了,忽然顿悟了?还提了张氏和大臣,两个利益集团。

【明武宗朱厚照之死,咱们之后再详细说,不急不急。

从上面咱们可以看出,明武宗朱厚照并不是在蜜罐长大的,起码有父爱没母爱。

而且看朱佑樘对张家的偏爱,也能知道他对朱厚照的教育能好不到哪去。】

再次被点名批评的朱佑樘,朱佑樘的脸又白了一分。

他第一次反省,自己对老丈人一家是不是过于迁就。

【接下来咱们继续沿着史书说,按照史书所述,明武宗朱厚照这么作,明朝还没灭亡,是因为明孝宗朱佑樘留的家底颇丰,接下来咱们看看明孝宗朱佑樘到底留了多少家底给明武宗朱厚照作。】!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