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5(1 / 2)

加入书签

还了回来,说他受不起、也用不着了……朱厚照深吸一口气,他几乎是在求他活下来,可他的感情,他的真心,又一次被丢了回来。

他以为自己肯定会哭,肯定会痛哭流涕,伤心欲绝。可没想到,真的到了这一刻,他的心中也是一片平静。他躺在窗边,夕阳金色的余晖给他的脸颊镀上了一层金边,他苦笑一声:“这本来就是李越会做的事啊……”谁都拦不住他了,谁都拦不住了……

三日后,边关急报,鞑靼小王子奇袭宣府。

第232章 客子过壕追野马

真是绝妙好计啊。

明廷是在安逸的生活中日益懈怠, 而蒙古诸部却是在不断的内斗中日益穷困。到了如今,不论是鞑靼还是瓦剌,都无法靠逐水草而居的畜牧业维持牧民的生计。在弘治年间, 蒙古还可以通过马市, 与边境的百姓进行交易。可是后来,达延汗自恃羽翼已丰, 以大元大可汗的身份自称,对待明廷的态度逐渐骄横。

他在弘治九年时,要求明廷同意,他派遣三千人使臣进京入贡。孝宗爷的脑子又没进水,怎么可能放这么多蒙古人到京师重地, 还要给他们好吃好喝好招待,这是既耗费财物, 又提心吊胆。他们要求达延汗减少使臣,派一千人来即可。达延汗却出口威胁:“减我一人,三千人俱不来。”

于是,这一次争执后,双方就彻底闹崩了。明廷开始严密的经济封锁,鞑靼再不能通过和平手段从中原获取财物,他们只能沿着长城一线, 通过入侵抢夺,来获得生活物资。如果不去抢夺, 鞑靼贵族无法维持奢华的生活,而寻常牧民也可能连一个冬天都熬不过去。这也是达延汗无论如何,都不肯放弃攻打宣大的根本原因。

满都海福晋却持不同的看法, 她认为达延汗的傲慢自大, 给子民们带来了战祸。汉家王朝不会躺平任他们来去, 他们也会反击,多多少少也会给草原儿郎带来伤亡。目前,达延汗还没有统一整个蒙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先笼络东边的强敌,通过马市、走私获取物资,等到一统鞑靼和瓦剌后,再挥师南下,在长城一带扩展领地。

满都海福晋不同于深宫中的皇后,她是背靠汪古部,能够马上征战,拥有极高威望的女中豪杰。她的意见一旦与达延汗相悖,是能够对他形成强力掣肘的。可这种压制却让达延汗更加无法领会自己妻子的心意。他是黄金家族的继承者,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这血脉优势让他和朱厚照几乎是一样的自傲。

可朱厚照是在父亲疼爱,众星捧月中长大,他的性格弱点只是年幼登顶的孤独和寂寞,可达延汗却是在虐待、歧视中挣回一条命,这让他天性敏感,睚眦必报。特别是在面对满都海福晋时,他是既感激爱惜,又自卑忌惮。所以,在满都海福晋越强调他的失败,越认为他不能去攻打宣府时,他就越要和她对着干。

金帐中,两人的争吵一直不断。达延汗的面色铁青,他已经将金帐中能砸的器物都摔得粉碎。他斥道:“好一个英明的彻辰夫人,好一个大哈敦,你永远都是对的,我就总会有错!你既然如此明智,那你告诉我,这已经到了秋季,正是汉人收获的时节,我们要是不去抢夺,我们要怎么保障部民在严冬中活下去,靠你这些假大空的道理吗!”

他的身材高大魁梧,早就不是那个牵着她的衣摆畏畏缩缩的小男孩。满都海福晋从来没有被他这样不客气的呵斥过,她心中不仅有伤心,更有一种压迫之感。她也是多年说一不二,这让她本能地开始反击:“我说了,我估算过,我们的粮草绰绰有余,只要你停止肆意挥霍,一直酗酒。是那些马尿迷了你的心肠吗?让你在这种时候还在意气用事,非要往陷阱中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