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4(1 / 2)

加入书签

最终还是弱弱道:“臣也是一片忠心,想让您赢得漂亮些……”

最后一丝希望被打破了,朱厚照仰头看着文采辉煌的藻井。人人都说忠君爱国,可人人都心怀鬼胎,满口谎话。不,不,他忽然起身,心中涌过一道暖流,还是有人,一直真心待他的……

第114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

没意思,真是没意思。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 据说是地官赦罪之日,鬼门大开,通过考校的鬼都会返回家去。孝宗皇帝出了名的好人, 在所有人心中, 他自然有故地重游之望。西苑一大早就开始做法事,而主持的僧人全部都是番僧。这些人生得高鼻深目, 头发卷曲,长长的胡须像海藻一样,耳朵上还带着赤金的耳环,一张口就是唏哩咕噜的番话,听得宫女太监都满头雾水, 如果不是因祭祀场所应当肃穆,只怕早就笑出声来。

王太皇太后与张太后一早便驾临西苑, 见来得不是往年所延请的中土僧人,心中一时讶异非常。可因城府不同,太皇太后不过微微蹙眉,张太后就是直接发作了,只见她柳眉倒立,面上似被上一层寒霜:“今日是先帝的大日子,缘何来得都是这些奇形怪状之人, 还不快去与哀家赶下去。”

太后的贴身宫女秋华惊得冷汗直流,忙在她耳畔低声道:“娘娘, 这可是皇上亲自从天竺请来的高僧,佛法高深,非同凡响啊。”

张太后皱眉道:“天竺?哀家管他们是从哪里来得, 这些人说得话, 先帝都听不懂, 怎么能把先帝的魂魄引回宫中。快与哀家赶下去。”

左右侍从一脸为难,太皇太后暗叹一口气,出言相劝:“佛法直通人心,只要法力足够,又岂会受言语相限,你且坐下,莫要打扰高僧施法。”

婆婆发话,张太后不敢再犟。自孝宗皇帝驾崩之后,她便一直缠绵病榻。儿子虽时常来看她,但母子生疏多年,一见面除了问候几句,竟然无话可讲。往往在相顾无言之后,朱厚照就扯了扯嘴角,接着拱手告退。张太后满腹心事也无人可诉,一方面愈发思念先帝,另一方面也想念娘家的亲人。可先帝已魂归地府,从此阴阳相隔,只能盼他夜间入梦,而张家人,她又不敢再叫他们进来。

因此,她愈发心绪郁结,脾气暴躁,就如那炮仗,一遇见火星就炸了,平日便对犯错的宫女太监多加责骂,可今日一见孝宗皇帝的灵位,这十分的怒火,竟然尽化作委屈。先帝在时,她哪里过过这样的日子。

朱厚照来时,见母亲面色沉沉,还以为她是在想父亲。他心下黯然,也不由软了几分,可有心想宽慰几句,却如鲠在喉,什么都说不出来。刘瑾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取来甜食房进供的佛波罗蜜,对朱厚照使了个眼色。

朱厚照会意,丢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亲奉果品与祖母和母后。太皇太后年老,素爱甜烂之食,这波罗蜜中有如鸡子般的大块黄肉,她夹了一口入嘴,只觉甘甜如蜜,她摸摸朱厚照的头道:“皇帝有心了,你父皇天上有灵,也会夸你孝顺。”张太后却因心绪不佳,冷着脸摆摆手道:“哀家没胃口。”

朱厚照热脸贴了冷臀,倒也没有生气。想到父亲临死前的嘱托,他还是对母亲添了几分亲情。他又问道:“那母后想吃什么,儿臣这就让膳房去做。”

张太后看着飞扬的经幡,听着和尚们高低不停的颂经声,鼻尖充斥着香烟之气,未语泪先流:“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只想要皇上回来……”语罢,竟然恸哭起来。

太皇太后看着这个儿媳妇不由扶额长叹,也怪先帝多年只知宠妻,不知教妻,才把她惯成这个样子,在这种场合说这样的话,岂非是在变相指责儿子不孝。朱厚照正手足无措间,就听祖母斥道:“你这是作甚,先帝寿数已尽,已是归天享福,此番回来,不过是看看我们过得如何,你这般哭哭啼啼,岂不是惹先帝挂心,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宁!还不快去更衣,到了晚间放河灯时,自有你和先帝说话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