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5. 风云际会(85)二更 风云际会(85……(2 / 2)
嗯!送去侯府吧。
随从都转身走了,曹东又喊道:“等一下。”说着,就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条陈来,递过去:“一起送去侯府。”
然后折子和条陈就摆在了桐桐的面前,两份折子她看了,没问题,她递回去,“发出去。”
除了折子,还有条陈。打开看了,条陈上是盛城六县的情况,从人口,到田亩,再到水利,又把人口详细的分了出来,有多少成年男丁,壮年占比如何,都有详细的数据。
桐桐将条陈递给尹禛,“这个曹东,果然很机灵。这不,投诚来了。”
尹禛接过去一看,然后沾墨在条陈上批注。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又马上叫人来,“给曹大人送去。”
曹东都睡下了,递上去的条陈又被送回来了。打开一看,这位侯爷密密麻麻的给空地方填满了。他把灯挑亮,细细的往下读。
关于人口,侯爷的意思是:人口在北不在南,应该设法在流落在北狄的百姓回流。只要生存条件好,自会吸引人口前来落户生存。尤其是只要前来,就可给耕地,给房舍,给种子,给农具,且不管是不是奴隶的身份,只要前来,便是良民。
关于田亩,侯爷还是坚持:于百姓休养生息。越是贫瘠之地,越是要减免赋税。且提出了因地制宜,耕种虽重要,但是因势利导,圈养牛羊马匹未尝不是个求存之道。
关于水利,侯爷说,不可盲目,需得懂水利之人整体规划,若不然便是浪费人力财力。他提出水利的修建必须有延续性。就是说,百姓如今聚集在此地,良田也集中在一处,那就开挖水渠,这不一定是对的。一定得专人把水渠修建的合理,将来人口增多,田亩扩展,那就能在缘由的水利基础上继续修建。
……
一条一条,说的清清楚楚。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他条陈上出现的每一点,侯爷都给予了回应。有的没有补充的,侯爷就夸。有的考量不周的,倒没有训斥,只是给你补充。
看了好几遍,曹东将条陈铺在桌面上。然后再将之前在京城中为官圣人批复的折子拿过来比对。
怎么说呢?
圣人批复的折子像是在空里飘,你告诉圣人京城中百姓所用柴皆从西山砍伐,如今西山已经不及早年茂盛了。圣人批复说,将西山列为皇家禁苑。
是!这么做没毛病,这么着几年之后当年就茂盛起来了。如此,西山的泉水品质才能保证,不影响宫里的用水。
可圣人的批复里并没有说,不在西山砍柴的话,百姓能去哪里砍柴。
后来,卖柴的人得去更远的地方砍柴,运到京城之后一担柴贵了一半。
是!谁家都有柴烧,可漫长的冬天怎么过呢?要是阴雨天,砍柴人不能及时供给,又该怎么办呢?弄的呀,连炭都涨价了。炭各家都存着,以备不时之需呀。
他背着手站在床边,抬头看看皎洁的月色,竟是一时心潮起伏的不能安息。
第二天一早再见到骑在马上的少年,他没那么抗拒了。
一路随行,他看着少年在炎炎烈日里赶路,汗水打湿了衣衫,却还是一样先蹲在路边的田边查看情况。
他跟过去,“侯爷看什么?”
“地是好地,肥沃的很。”尹禛拍了拍手,将受伤沾的土拍下来,这才道:“还是旱了,这要是浇的及时,能下一茬秋菜的种子。”
“怕是等着下雨呢。”
尹禛就抬头看,“这样的天要是能下一场透雨,那真是老天有眼了。”
谁知这话落下没多久,天边便有黑云飘来。一行人紧赶慢赶的,还是淋了透彻。
曹东就看着侯爷一边拧干衣服上的水,一边对着雨幕大笑:“老天有眼,瓜菜半年粮呐。”
“侯爷也知农事?”
尹禛就笑,“在王府长大,老王爷打发时间的,种了一院子菜摆样子呢。多多少少的看了一些农书。看着老王爷种地,那真是轻松,菜地里的菜齐齐整整的,跟列兵布阵似得。可后来,出门求医,见到的却全然不是如此。这才知道民生之艰难,百姓之困苦。到了镇北之后,这境况更是叫人想都不敢想。我大周地域广阔,江南富庶得偏爱最多,被倚重最多。可像是贫瘠之处,我是觉得需得关爱更多,关照更多。”
曹东默默的点头,坐在破庙的屋檐下,真诚的夸了一句:“侯爷心系天下,臣心颇有所感。”
臣?
尹禛只做没听出来,听着他继续往下说。
曹东就说起京城中柴草涨价,碳也跟着涨价的事,“……臣当时心中甚是难过……”
尹禛皱眉,“砍了就得植,这必须得补充进律法里。碳涨价……朝廷该插手呀,平抑炭价才是呀!”
是啊!多简单的道理,可若是有人真的往心上放了,这事不是早办了吗?
“臣又上了两道折子,却再没有批复。”满朝那么多大人,竟是不敢去驳斥圣人,奈何?一个个的,做的大好的文章,却全不知怎么为人臣子的。
尹禛皱眉:“文章写尽太平事,无人俯首看人间。”
曹东鼻子一酸:是!无人俯首看人间。:,,.
↑返回顶部↑